被低估的“张侯家事说”: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及其朋友圈(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嘉庆二十一年(1816)六月初七日,二十岁的管庭芬从书估处购得了二十册的《红楼梦》,并在日记中写道:
是书传者不一,而袁简斋以为即随园者,更属可笑,吾邑周松霭先辈春曾撰《红楼梦记》一篇,援有确据,因录于此……
此时周春已经辞世一年。管庭芬认为周春所言“援有确据”,特别将《记》与《诗》抄录入日记,认为能“使将来阅《红楼梦》者有所考信”。
管庭芬是从何处读到周春的文章与诗,目前没有发现更明确的证据,但至少有两种可能的渠道。
其一,通过同乡先贤,抄得相关内容。管庭芬师从于周勋懋,周勋懋是海宁考据学家周广业之子,而周广业则是周春之侄。此外,管庭芬与吴骞之侄吴昂驹、俞思谦之子俞宝华,及参与咏《红》的钟大源等均有交集,这些人均有可能提示、传播周春的研《红》观点。且从周春甫一完成《书后》,就传示友人,并得到俞思谦、钟大源等人唱和这一点来看,相关观点在海宁当地应有一定流传度,获观并非难事。
其二,在当时、当地,还流传一种署名周春评本的二十四册本《红楼梦》,藏者或录副周氏批语。以常理推测,很可能管庭芬从书估处,可以购得周春的评《红》诗、文抄本。
管庭芬对“张侯家事”的理解也非孤例。道光四年(1824)八月初一日,其表侄兼书友胡尔荥(蕉窗)将个人收藏的“松霭前辈评本”二十四册《红楼梦》寄给管庭芬,并在手札中写道:
其云叙金陵靖逆侯张谦家事,则确有所据,阛阓中不知体认全书,辄云《红楼梦》不叙何物,真痴人说梦耳!鄙见如是,谅高明必谓然也……
在《红楼梦》影“张侯家事说”这一方面,两人应有共识。随后,管庭芬将相关批语摘录一册,原书奉还给胡尔荥。到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初五日,已登进士第的杭州人许乃钊(恂甫,1799-1878?)还专门借阅管庭芬摘录的《红楼梦评语》,事亦见管氏日记。
二十四册本《红楼梦》的周春评点,是印本或抄本,其内容究竟如何,是否能对应《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文,由于原书不存,还有待更多材料佐证,但在海宁后辈读者看来,其“张侯家事说”属于“确有所据”,而袁枚“大观园即随园”之类说法,是遭到否定的。
从周春,到管庭芬,大致构建起海宁地区持“张侯家事”说的阅《红》朋友圈,其中折射的社交网络、书籍流动,实际上足以窥得当时以兴趣、姻戚、师弟关系组成的知识共同体——这一以社交、书籍流动构建起来的知识共同体,在《管庭芬日记》等清人日记中有非常清晰的体现,是嘉、道、咸时期文人往来、交游情况的侧面观照(参徐雁平:《<管庭芬日记>与道咸两朝江南书籍社会》、《用书籍编织世界——<黄金台日记>研究》;李晨《<红楼圆梦>作者考述:兼及乾嘉道时期浙江海宁地区的“读红”文化》等)。此前研究者已提及海宁的“读《红》文化”,更具体地说,这一“读《红》文化”与周春及其“张侯家事说”的关联相当紧密。这些,都可看作是民国年间《阅红楼梦随笔》被重新发现的潜流。值得顺带一提的是,1952年十月廿六日,海宁学者胡伦清(1896-1966)从管庭芬日记中抄出《红楼梦记》及八首七律,将其送给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同事夏承焘(1900-1986),并被后者录入《天风阁学词日记》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