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作古诗词曲弃格律少用典,乃当代古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1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那么律诗,就是指“入乐律之诗”。既然如此,沈约至唐以来所规定的诗律,便主要是为了诗的音乐演奏。在唐代,这种音乐演奏应该非常盛行,故律诗在唐代便推向了顶峰。薛用弱《集异记》中所记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上酒楼,隐坐于隈隅,听歌伶唱他们三人之诗,以所唱多少赌输赢的“旗亭画壁”之事可证。又据《云溪友议》载,宫廷乐人李龟年流落湖南,在一次官府宴会上唱王维的《相思》与《无题》,无不惹人想起逃亡入蜀的唐玄宗也可证。著名的王维的《阳关三叠》也是证明。《旧唐书·李益传》云“(李益)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等都是证明。清代冯班《钝吟杂录》一卷,其《正俗》篇中说:“唐人律诗,亦是乐府也,今人不解,往往求诗与乐府之别。”吴梅《词学通论》也说:“唐人以诗为乐,七言、律、绝,皆付乐章。”都与我们上面引证相合。
宋、元、明、清诗律词律已逐步与音乐分开了,王卫民先生《吴梅评传》第六章中说:“律诗、绝句、词、南北曲依次是唐代、两宋、元明清的歌唱文学,按律填写完全是为了唱着顺口美听。现在它们的唱法除南曲外,基本上全部失传,唯有格律这一躯壳留传下来。”明、清季,人们由于科举与社会及历史的原因,仍对律诗那“躯壳”般的创作方法不放舍。而我们现代的诗词创作,科举形式已没有了,音乐形式早已不附在诗、词、曲上面了。更重要的是合于那时语言平仄关系的音乐系统与套路,大多已丧失,不复存在了,或当今已沦废不用了。那么我们还保留这已不能再套上音乐系统的诗中语言的平仄关系来干啥呢?退一万步说,我们现在所作的律诗(外加词、曲),有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被人谱上曲,而被传唱(基本没有可能性),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我们以后的音乐,绝不需要一两千年前的音乐格律来助成乐感!
第二,我们从现在音乐系统来看,有格律的歌词,是否就比没有格律的歌词更好呢?其实,从现代音乐系统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如近现代我国的歌词有好几千首(或上万首),没有一首是依了古诗词平仄关系的,词好词孬,绝没有一首因有无平仄系统而受到影响。相反的,近现代有把古律诗(包括词、曲)谱上曲而唱奏的,却也没有一首因其有平仄系统而唱出来更美好(关于此问题,笔者专门请教过音乐学院的专家)。既然现代音乐系统对歌词“平仄”的反应如此,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死守这种诗词中古人创制的音乐格律,而于现今音乐系统全然无用的东西呢?现在人们作律诗,填词、曲而死守古代格律,剩下的唯一的念头就是要与古人相比美,相较劲,或“万事循古人”的食古不化的顽固。既然要比要循,那么就必然要遵循古人留下的诗、词、曲创作的道路才能去比、循之成为伟大的诗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