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作古诗词曲弃格律少用典,乃当代古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18)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这种情况在唐诗、宋词中是非常多的。那这里要问,我们既不能恢复古代语言,只能用现代语言去读古诗,就是在北方语言中也是平仄不合、押韵不能,那么我们读出的许多古诗就是在现代北方语言中,它们在平仄与韵律上还有什么“唐人优美”可言呢?所以你就是以“平水韵”所成的律诗,我们还别说南方人氏,就是交给北方语言系统的人来“欣赏”,人们也欣赏不到你诗中唐代韵律的平仄与押韵的“语言美感”来了。并且需要押韵的许多唐音是现代不能复原的,就是学问最高的人想完全复原唐音来读也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我们说,现代人作诗,要合唐代名卿胜士们的语音及其所分韵部,是不是太可笑了一点呢?我们为了要欣赏当代风神蕴藉的格律诗篇,是不是需要凿陵斫棺,起唐代白骨,肉开元僵尸而来指导与欣赏我们自己的古诗呢?不信请看梁启超七律《自励二首》其二: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在唐代“平水韵”里边,“师”、“知”、“谁”、“时”都入上平声“支韵”里。可我们现在读“谁”字,已与“师”、“知”、“时”三韵不合了。虽然“谁”的韵尾还有元音i与“师”、“知”、“时”的韵部相押,但“谁”是双元音,现在音韵学的观点看来,“谁”的韵部不是由i一个元音决定的,是由u与i两个元音拼合的。所以,现代人看来“谁”与“师”、“知”、“时”等不押。当然,说ui与i相押,这相当部分原因在唐人入音乐歌唱的诗,由于唱腔把字的尾音拉长,ui音便好像被分解成了u与i两个音。后面已被u融入了的i音,似乎与“师”、“知”、“时”中的韵部的i音,有较相近的口形与声音了。所以,在唱诗中,唐人便把ui与i两个韵部的字,作为同韵部来相押了,但我们当今,在不入音乐的读诗中,由于没有声音的拉长,u与i似被分解的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u与i拼合后,ui与i就全无相押的可能了,我们只读诗的后人,还用唱诗的唐人韵部,就错远了!
其实并非现在不合,在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里,“师”、“时”入“支”、“思”韵;而“知”、“谁”已入“齐”、“微”韵。可见在元代语音中,“谁”已与“师”、“时”不合了。而语音发展到现在,“齐”与“微”二韵又被分开了。这样,我们以今音读梁先生的此诗,虽声色满纸,可在韵律上便使人感到摧裂废陋,大不顺畅了。又如刘光第流声有年的《望峨眉山》一诗,同样也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