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作古诗词曲弃格律少用典,乃当代古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21)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
王力先生在这里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了,唐宋古人的词就不依一种平仄与字数来写词,而是依曲来写词,所以每一种词牌严依某种平仄不变的说法,本身在古代就是可笑的了。而在我们当今,人们填词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入乐,只是禀着平生苍茫飞动意,借重某种词牌的长短句,增加一些雍容文字中的荒幻奇崛,苍厚迈往之气,及仿古风韵与优美。所以当今我们填词,哪里还用得着死搬古人都不想死搬的嶙峋峻密的格律与平仄呢!
这样,有人也就要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了,既然“好驴马不逐对行”,格律可废,那么古代语言的古诗是否也可一并废去呢?我想,当然,你作为个人来说,是可以废去的,你完全与古文化不沾边,有什么不可以呢?文盲还可以在社会上生活,还不要说与古文化不沾边了。但作为国家与民族来说,我想,让多种妙造深微、旷逸绝尘的好的文学形式并存,可能比一种形式——即只有白话诗的存在形式更有启沃无尽的好处。白话诗(新诗)应是用现代汉语写的西方形式的诗,它的源头主要在西方,它的精神主体及横排——每句独占一行的面貌与形式,都应是效法仪刑西方的,它并非我国,尤其不是汉民族从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诗歌形式,故白话诗(新诗)的主体规模气度与主体精神模型,更多的应当是舶来品。如果我们把古代语言的古诗完全废掉,则中国伟大诗歌的形式似乎断了流,大有沧波路迷,后无来者,后路不知如何走之意味。
似乎让人感觉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民族到当代,是一个没有自己诗歌传承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尤其是那气脉浑阔的风雅与诗骚的文明,到此时像断了档。伟大的文明前半部“月涌大江流”,虽然曾如大江大河,可灵光巍然毕竟过去了。后半部将萍浮无根,只叫人存点胸臆余波!难道我们的民族真是到了“苍凉何处说兴亡”的惆怅时刻了吗?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会承认的!但若真是这样,道脉如今一线悬之季,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一个没有自己纯粹的民族诗歌与诗的精神作赓续、作风鉴的国度,耳畔只有荒林蜩蜤乱,废沼蛙蝈淫,成天操之太蹙地只说经济只说钱,只说物质只说享受,多么可怕与悲哀呵!当然,一般不作深思,薄擅文才的文化人,已餍心足意地逐渐把新诗作为了我们这国家与这五千年文明的诗歌形式来看待,但历史存在中,看待是一回事,而事实则又是另一回事情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