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作古诗词曲弃格律少用典,乃当代古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31)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找查其反动证据,工作团编写了一小册《曾缄反动诗选印》本,并成立了有红色教授专家在内的注解小组。据本校中文系老先生回忆,曾诗有些典连注解小组内的教授专家都不知所云,还是逼问曾缄先生后,由他自己说明典出自何处,而得解决。现这本我手边的油印小册子注释中,还多处留有“曾缄交待”的文字,可见中文系老先生回忆不误。当然,依我的观点,这也不能说曾先生的学问就一定大过其他人,但可见“典”是大教授也畏惧的,故我作诗一般不用典!
上面我们讲了五个方面,来讨论诗不必或少用典。也就是说,用典与用僻典,文化人需要解读诗典等事,是古代特殊条件下,图书较少时,众多文化人精读大多古书的一种基本与必需的功夫与学殖,就像毛笔书法是古代每个文化人必具的基本功夫一样,而现在这两者均不是文化人的基本功夫了。
我甚至这样的认为,历代对苏东坡诗的敬佩里,有一半是因为他诗的水平真高,另有一半却是他的诗用僻典、冷典可以把绝大多数的人,甚至包括大学问与记问之家,都一哄而退了。宋代王十朋注东坡诗中引曾与东坡交往的杨杰(次公)说到东坡《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中有“白发沉下吏,绿衣有公言”句,当时人未有解此句者,问之东坡先生。先生曰:“吾家朝云每见(黄)师是,怪其官职不迁耳。”然后知绿衣指朝云(东坡妻),盖《绿衣》乃诗篇名,妻之服色也。应该说《诗经》在宋代为大家都熟读之书,此典还不算偏,却把当时学者,包括学问很好的杨杰都弄来大费清思。所以南宋初年官方大力提倡苏东坡时,方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的说法。这“生”、“熟”一是指学习东坡文章方法的深浅,二是指能读懂苏东坡文集否,关键是指苏诗文中的偏典!因为读者读不懂,何言方法!
历代笔记与野史中,多有东坡诗文之典用得众人眼花目乱,众学者退避三舍之事!我常想,北宋时,就缺少这样一个恶作剧的怪人,如在某次有东坡的聚会上,连用数个僻典,来他个“高标”摧《太玄》!把众官人及这位广大教化主的苏东坡也考住。其实,用僻典考住东坡也是很容易的事。当然,此怪人这首诗也因典入冷僻,不能成为好诗而被人传诵了,并还可能当场得罪众人及东坡!东坡凡能与达官贵显聚会的时期,都官居清显,谁也不愿此时开罪他及众显要,故很少有机会让东坡出丑了。黄庭坚的诗就大多数根本谈不上入灵妙之境,就坚持说理中“无一句无来处”与用典。东坡诗好的一面,这苏家宗门大弟子没有能力继承下来,而其艰涩与大用典的后尘,黄庭坚却轻易地步履进去了。这应是黄氏之天分不够东坡,只得以故作高深来掩其虚处了!“同光”体诗派,大多学黄庭坚,也只输在一个天分不够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