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结构到病态语境,艾略特《荒原》:西方现代社会的一曲挽歌(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他不仅让读者鸟瞰了荒原触目惊心的宏观全景,而且将话语视角移入荒原人的微观心理意识。
诗中的人们异乎寻常地独居一方,互不交谈,就像劳伦斯在《恋爱着的女人》中所作比喻,人们之间的精神距离犹如茫茫宇宙中一个星球同另一个星球的距离一样遥远。
因此,诗人在第二章安排了两个戏剧性的场景,并使用特写镜头,细致而具体地对荒原人的异化关系作了深刻披露,进而在第三章“火诫”里把危机时代堕落的人性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一位女性任人玩弄不思反抗,甚至毫无反应;对方“探索的手,没遇到任何防御”,她则“以机械的手抚平她的头发;又在留声机上放一张唱片”。
艾略特用这个形象表达的悲愤之意,已深入道德谴责的层面,而且又进一步在颂扬翡绿眉拉姐妹惨遭奸淫,被割去舌头后被杀戳,变形为夜莺和燕子“卿卿”不停的哀叫声中得以延伸,她们的冤魂,在世世代代愤怒控诉着暴君铁卢欧斯。
这种勇敢不屈与情欲对抗的贞洁化身,与那些有意去情场纵欲的现代女子,形成了两个时代精神的强烈对照,含有很强的悲剧抒情性,传达出作者对非人化现象的抗议。
对此,人文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评价说:
“(《荒原》)异化达到了似乎于精神病的地步, 它动摇和摧毁着这个世界的宗教的、 精神的和政治的传统……预示普遍毁灭的危险性。”
的确,《荒原》通篇读下来后,我仿佛就能真实地体验到世界突然从我这里逃走了。我只能感受和目睹人与物的种种异化,而无可奈何地看火红夕阳滚落地平线的崇高壮美,怪异地变成了“黄昏是一位被麻醉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峭,而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则感觉是“最残酷的月份”。
身为英国国教教徒的艾略特在暴露西方社会的异化现象时,把一切邪恶归咎于现代社会的信仰崩溃,以诗人的敏锐和学者的睿智,审视宗教的内在精神力量,要人们重树信仰,从“原罪”中去认识导致荒原的根源。
艾略特置身荒原又步入宗教,自以为找到了拯救荒原的灵丹妙药,便在第五章“雷霆的话”中大声疾呼:舍予、同情、克制,以求人心的洁净无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