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道人文养生的生命智慧(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五志,是怒、喜、思、忧、恐五种志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养心主要指调适好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因素,既是人受外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
通常情况下,人的情志变化不会引起疾病,但是情志过用或失控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复杂化,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与影响也日趋明显。
《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素问·举痛论》特别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情志过用可伤人气机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加明确地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素问·血气形志》具体说明形志关系及形志过用与疾病发生的规律性联系:“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形,指躯体。志,即情志。
现在因情绪而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而调摄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贵中和”,就像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心理养生关键就是要保持七情不受干扰,若能保持一种平和心境的话,按中医来讲,真气就能内存,各种病邪也就无机可乘,从而使身体内外调和,百病不生(《内经》)。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的根本方法。
关于养心的生命智慧,在《道德经》多个章节均有论述,其中第八章具有代表意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中医和道家都强调身心互动,即人的身体和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人的情志出现问题会影响到人的身体,所以一个人患病是身体和心灵的双向选择,人祛除疾病也是身体和心灵的双向选择,因为身心是互相影响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