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之神”与雕刻时光的神话(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台版《雕刻时光》在200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字版本。这里也岔开去了另一个脉络,凡译作“塔可夫斯基”的皆可溯源到此,因为在内地的电影学传统里,根据新华社的人名翻译表,是要译作“塔尔科夫斯基”的。仅这一点就足以梳理出一个经由台港转入内地的脉络。当然还可以去考证一下片名,比如现在通行的译名《乡愁》《飞向太空》其实均是台译。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之神”与雕刻时光的神话


《雕刻时光》,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译者:陈丽贵 李泳泉,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
这一波塔尔科夫斯基在大众文化中的传播路径,正如上文提及,“雕刻时光”“乡愁”“牺牲”“压路机与小提琴”这些译名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另一个不被感知却更为重要的脉络,则是与庄仔一路,从台湾和香港地区流入内地的电影书籍与音像制品,录像带,LD,VCD,再到后来大行其道甚至创下一番盛世的“9区DVD”。一面是十足市井的、以录像厅为场景的香港和好莱坞类型片;一面则是极为精英的,流传于电影学院、知识界的艺术电影。当然后者的“目录”仍要追溯到诸如电影回顾展和学术著作的片目,但此时更需要纳入的则是“电影节”的维度,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电影节成为了音像制品的主要参考渠道。等到互联网登临内地,迷影社区诸如西祠胡同“后窗看电影”成形,“淘碟”成为了大城市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彼时的报刊杂志,尤其电影期刊也都会辟出版面来刊登“本周/本月碟报”,甚至有专门的网站和《DVD导刊》这样的专注DVD资讯的媒体平台。
这些盗版DVD最初大都翻印自港版台版,后来发展到翻印欧美版本、集合各版花絮、包装精美的“最佳收藏版”。这类故事和资料几本书都写不完,仅说塔尔科夫斯基,从风靡一时的“牛皮纸袋”时代就有VCD流传,后来历经D5、D9,“洗版”无数,套装合集自是不提,以《乡愁》为例,2010年由“威信”厂牌推出的所谓“全球最佳版本”是这样的: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之神”与雕刻时光的神话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