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之神”与雕刻时光的神话(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3D9精装终极收藏版”(编号ST-155):Disc 1《乡愁》意大利二区16:9宽屏数码修复版(全球最佳画质版本);Disc 2纪录片《雕刻时光》意大利二区全球仅有16:9宽屏版;Disc 3三部纪录片《塔可夫斯基的乡愁》《莫斯科挽歌》《塔可夫斯基生命中的某天》,来自英二区Artificial Eye发行的DVD "The Andrei Tarkovsky Companion"(塔可夫斯基的朋友们)
这个版本封套包装参考台版塔尔科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缪斯出版,2008)设计,外封印有一章拍立得照片,有五种不同封面,内封则印有塔尔科夫斯基文章选段,并附赠3张明信片。盗版做到这个程度,大概正版也得自愧不如吧。如果这不是因为爱电影和爱塔尔科夫斯基,那还能是因为什么。
三、“圣三位一体”
中国影迷对塔尔科夫斯基的爱,最突出的表现大概就是大范围地传诵了“圣三位一体”这个说法,虽然塔尔科夫斯基名列伯格曼和费里尼之后(猜测是因为名字比较长,而不是江湖地位)。据magasa的考证,这个说法是“中文迷影圈的发明”,最早始见于费里尼自传《我是说谎者》(三联书店2000年版)的简介。虽然magasa认为这一说法使得“塔尔科夫斯基的地位在中文迷影圈内被大大提高了”,但从“中文迷影圈”的知识结构,也就是互联网之前的电影学术圈考察,塔尔科夫斯基的地位虽不至于登峰造极,但比肩伯格曼和费里尼还是足够的。这里自然还要引述来自伯格曼的“金句”:塔氏的电影“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以及更加“商业互吹”的盛赞:“初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仿佛是个奇迹,蓦然你发觉自己置身于一间房间门口,过去从未有人把这房间的钥匙给我。
这房间,我一直都渴望能进去一窥堂奥,而他,却能够在其中行动自如游刃有余……”
随着《雕刻时光》的简体版出版以及电影学课程在各高校的普及,从2005年开始,关于塔尔科夫斯基的期刊和学位论文开始出现,并在2007至2010年间达到高峰。这可能与塔氏日记《时光中的时光》(周成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出版直接相关。与之同时,9区DVD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塔氏两部学生作品《杀手》(1956)和《今天不离去》(1959),以及一系列相关纪录片也有了资源和由网络字幕组翻译的中文字幕,也为这一轮学术研究提供了资源。
在各高校的教学中,塔尔科夫斯基也因为前文所述种种路径,成为了某种“艺术电影”的必备分析对象。分享一则笔者的亲身经历,在某年讲授《世界电影史》课程时,一位学生告诉我,她曾在六门不同的课上听过任课教师讲《乡愁》,并且不约而同地都是用“手持蜡烛走过水面”的那个10分钟长镜头举例子。虽说电影学院授课片例当然是与时俱进的,但对于一些“经典片例”,还是颇有传承性的。如果7门课都讲《乡愁》,那这个细节恰好说明了为何塔尔科夫斯基作为“电影大师”的“不言自明”之处:长镜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