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林岗二人谈④:走出鸦片战争的阴影——为什么孔子的中庸之道胜过柏拉图的理念思维?(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当然“倒春寒”是自然现象,无所谓合不合“中道”。但时序与农耕的密切关系让人形成了常与反常的认知,将“倒春寒”视为反常的天灾,归入消极、负面的范畴。
华夏农耕对气候环境的极度依赖性,使先民认识到符合时序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农耕极度依赖气候与时序,自然节律——用农民的话讲就是风调雨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风调雨顺才能丰收,这就使得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关于什么才是“好”的见解。“好”就是按照正常时序进行活动。因为它必定能达至让人满意的结果;违背了时序,也就是过,或者不及,必然引致灾难。好就是“中”,不好就是“不中”。后来,根基于农耕经验的时序意识被儒家提升至道德教养层次,提升至个人修养的德性层次,成为君子必备的教养。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追求中道,小人则反中庸。君子能够依据中道思想处理世事和做人,而小人执念自我逞强,好走极端,剑行偏锋。中庸从农耕经验的朴素时序意识到君子德性教养是一个伟大的提升,思想史上的飞跃,儒家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斯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绝大多数学派不是偏重于玄想,就是着眼于实际应用的“术”,而儒家则上升到道德教化的层面。它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恐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柏拉图迷信算术式聪明,没有任何意义
林 岗:要是将孔子的话引申到中国和古希腊思维方式的比较,那柏拉图的思想方式显然不是中庸的,虽然他不是“小人”。中庸是经验思维,柏拉图则是理念式思维。论述理念中的最优意味着追求极致,走到极致不但不切实际,又荒唐可笑。
比如他的《法律篇》认为,最好的国家应由5040个公民组成。为什么他觉得5040人就最好呢?柏拉图说了两个理由。第一,唯独这个数字构成的除数,能被1到7连除七次,七次都可以整除,并且得到的数字是正整数。第二,这个数字从1到12,除了11以外,都可以整除。整除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在设计架构、分工合作的时候可以按照算术原理来驾驭。

刘斯奋、林岗二人谈④:走出鸦片战争的阴影——为什么孔子的中庸之道胜过柏拉图的理念思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