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重新理解“梁衡散文”(9)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而“经营”则更多体现为超越文本,“人文古树”系列本身即为一种“经营”,从标准的拟定,到古树的寻觅,“经营”无处不在,但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3、追求经典,注解文无定法
理解“梁衡散文”与“梁衡现象”,有一则他的诗歌与散文可以辅助。
诗曰:“文章从来无中求,耻踩前人脚印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
散文是《说经典》。他阐释自己所理解的“经典”:“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学创作上,何谓“经典”?梁衡将文章的作法分为文法和章法。文章的好坏,取决文法和章法运用的水平。文法主要包括字、词、句、语法、修辞,章法主要包括立意、境界、五诀(形、事、情、理、典)、意象、标题。
在写作目的上,他推崇“两为”,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从《树梢上的中国》,倒推梁衡的散文创作史,可以看到一系列文学探索背后的文学抱负,以期达到“个人的深度”(克尔凯郭尔语)。
可以说,这种“经典”意义的追求,是梁衡持续创作、持续创新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梁衡:《文章五诀》,《人民日报》,2003年1月10日
[2]张宗刚:《文学大省的散文气象》,“江苏文学”公众号,2019年12月23日
[3]梁衡:《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人民日报》,2012年1月4日
[4]梁衡:《树梢上的中国》,商务印书馆,2018年8月版,第2页
[5]梁衡:《假如毛泽东去骑马》,《学习时报》,2010年4月26日
[6]王永杰 魏锋:《梁衡访谈:叙大情大理 写胆识文章——专访著名学者、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1125/c22219-28896439.html,2016年11月25日
[7]董岩:《梁衡的<假如毛泽东去骑马>是如何写成的》,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26/c406139-28584995.html,2016年7月26日
[8]梁衡:《论“杨朔模式”对散文创作的消极影响》,《批评家》,1987年第2期
[9]谢有顺:《法在无法之中》,载《此时的事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68页
文章首发于《青年记者》2020年第22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