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重新理解“梁衡散文”(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比如,在《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中,他写到:“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时空一会左公的音容。只见湖边星星点点,隔不远处就会现出几株古柳,躯干总是昂然向上的,但树身实在是老了,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如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齐腰处敞开黑黑的树洞,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呼喊。”
这些寻访或采访的过程,对梁衡来说,更像是一位记者,或者说回到了“记者”的角色。
2、政论家为文的问题意识
所谓“政论”,宽泛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而“政论家”的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
梁衡的文学成就,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其散文了解的,其实他创作了大量的政论作品,比如在《文风四谈》中,他鞭辟入里,批判种种现实中“假大媚空”的文风陋习。
这种“问题意识”,同样贯穿于他的散文创作。
比较典型的是他的《假如毛泽东去骑马》,这是他近些年的代表作之一。他从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句话入手:“我就是想骑马沿着两条河走,一条黄河,一条长江。如果你们赞成,帮我准备一匹马。”“自从看到这几则史料,我就常想,要是毛泽东真的实现了骑马走江河,该是什么样子?”
“我们设想着,当毛泽东骑马走江河时,对他触动最深的是中国农业的落后和农村发展的缓慢。”“这次,毛沿途一路走来,看到了许多1958年‘大跃进’留下的半截子工程。”
“我猜想毛这次重到西北,亲见水土流失,一定会让他重新考虑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计。”
“这次,毛一路或骑马或步行又重新回到百姓中间,所见所闻,隐隐感到民间积怨不少。”
“在黄河流域,主要是勾起了他对战争岁月的回忆和对老区人民的感念,深感现在民生建设不尽如人意,得赶快发展经济。而走长江一线更多的是政治反思,是关于在这里曾发生过的许多极左错误的思考。”
作为散文,在行文中思考的都是非常严肃的政治决策问题,梁衡认为:“这样的假想,是对历史的复盘,也是对再后之人的提醒。历史不能重复,但是可以思考,在思考中寻找教训,捕捉规律,再创造新的历史。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犯了错误而又不知反思的民族是更悲哀的民族,一个学会在失败中思考的民族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民族。”[5]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