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读《赵正书》︱史官之守:顺天道,写人事(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嘉靖刻本《周礼》
不过日月星辰等事,不仅可以用来体现时间的流动,还是“天”的具体体现。《周礼》称“保章氏”这一职事系“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就显示出史官还有一个介于天地之间的特殊地位,能够上观天象以下解人事。上面提到的晋国太史屠黍亡奔于周后,对周之威公讲晋国将亡的征兆,乃对之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
(《吕氏春秋·先识》)
,这就是以所谓“天妖”来说“世运”。其实上述夏太史令终古、殷内史向挚和晋太史屠黍,都是被《吕氏春秋》作为具有“先识”的人物例证来举述的,盖“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吕氏春秋·先识》)
,而这几位太史、内史能够独具只眼,看到国之必亡的命运,恐怕都与其身揣“图法”,能够判识亡国的天象等征兆具有直接关系。我们看《礼记·月令》云孟冬之月“命太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同样显示出太史的神职身份。
观司马迁报任安书,诉说其忍辱负重以撰成《史记》一书,乃“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司马迁传》)
,所说“天人之际”,就是上天对人事活动的控制作用。这种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首先体现为以“天时”所表征的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制约,而在这一方面,早期的太史,就充当着一个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国语·周语上》载虢文公谏周宣王行籍田事,语曰:“古者太史顺时覛(脉)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这是讲太史负责观察四时的运行,以把握适合的土壤水分条件,适时耕作,而太史待到“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的天象出现,便可知悉“土乃脉发”,到抄家伙动手的时候了。于是,在太史的引导下,王者始督率百官庶民,种田植榖。其实这种自然的“天时”不过是“天道”、“天意”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样的天人关系,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就是由所谓“天道”、“天意”来规定人世间一切活动的生成和变化,所谓“天人合一”,真谛即在于此。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称天变“与政事俯仰”,乃“最近天人之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又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述阴阳家时谈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史记·太史公自序》)
,其“天下纲纪”四字讲的也是同样的意思。而像司马迁这样一个能以“究天人之际”为生涯的职业史官,显然是具有某种超越于寻常世俗人之上的社会身份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