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读《赵正书》︱史官之守:顺天道,写人事(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此事往往被后世奉为史官出自神圣道德的壮举,或归之于偶然,如宋人吕祖谦即论之曰:“春秋之时,王纲解纽,周官三百六十,咸旷其职,惟史官仅不失其守耳。……以崔杼之弑齐君,史官直书其恶,杀三人而书者踵至。身可杀,而笔不可夺,鈇钺有弊,笔锋益强。威加一国,而莫能増损汗简之半辞,终使君臣之分,天髙地下,再明于世。是果谁之功哉!呜呼,文武周公之泽既竭,仲尼之圣未生,是数百年间,中国所以不沦于夷狄者,皆史官扶持之力也。”
(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曹刿谏观社”条)
实际上若是如上所述,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史官的神职色彩,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除了这一层社会道德的因素之外,在他们这些职业史官的身上,还有一种对上天的敬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更为恐怖的畏惧——因为若是违逆事实,曲笔书事,必定要遭受天谴神责,而这种惩罚的严酷程度是甚于世间一切暴虐的君主的。所以,才能独有史官不失其守,他们才会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甚至搭上他们整个史官的家族。

辛德勇读《赵正书》︱史官之守:顺天道,写人事


《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春秋经传集解》
这种早期职业史官的素质,其流风余韵,在司马迁身上还有很强很强的存留,所以他才会有“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意愿,而若是按照这样的认识来理解《史记》纪事的信实性,知道太史公的手里是握着一只“神笔”,在这只笔下,既容不得鬼话,也不会有意去写什么胡话。要是那样乱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会闯下“罪莫大焉”的祸事的
(《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样,或许就不会面对被奸人盗掘出世的《赵正书》而产生什么困惑了。
当然,历史活动和历史文献的许多具体细节,并不像我在上面讲的那样简单,那样纯粹,这都是历史研究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只要我们顺天理、循人情,踏踏实实地去做考辨分析,即可去伪存真,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清代考据学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留下诸多成功的范例,可以说他们已经把文史考据推进到一个相当深邃精湛的程度。我们老老实实地跟在他们后面,按照他们早已用过方法学着做就是了。这种考据方法,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