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的乐府观念及其《琴操》的创作(上)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论韩愈的乐府观念及其《琴操》的创作(上)
吴振华
中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其中一个突出的成就是乐府创作出现新气象:既有元、白代表的新乐府诗人力图通过针砭时弊、补察时政的反映现实民生的作品,来推动朝政改革,以期恢复盛唐恢宏的气象;也有韩、孟代表的一派企图通过古乐府创作来重构士人人格,通过德化教育来影响士风,进而改造浇漓的世风,以期恢复古道,重建以儒家思想体系为主体的政治文化新秩序,再现中兴气象。尽管两派诗人创作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他们选择的路径却不相同。这主要由于元白、韩孟两派诗人对诗歌及其发展史观念不同,也由于两派诗人的创作方法有别,更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韩愈乐府观念及其《琴操》创作实践的考察,来分析韩愈乐府诗的文化内涵,并揭示其文学史意义,以就教于通家。
一、韩愈道统观念与对古乐府的态度
韩愈在儒家思想体系传承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无疑在于重新建构儒家思想的“道统”。《原道》 为其代表作,核心正如林纾先生所指出不外乎“端”“末”二字,“端”是仁义道德,“末”是日用饮食之类 。这“末”其实是韩愈观念中“道”的实体:“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商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道易明,其为教易行也”。 韩愈要重建儒家道统,是出于继承儒家思想的自觉选择,我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在韩愈的文化视野中,他以“不平则鸣”为核心,勾勒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轨迹,并论证了儒家思想为什么应该占据文化思想主导地位的原因,因此他发出这样的誓言:“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
” 韩愈的道统观与文统观是严密结合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的道统正是依赖文统流传并被不断发扬光大的。这也是韩愈非常强调文统的原因。
考察韩愈的文统观,主要建立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其中“六经”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文本。“六经”(《乐经》失传,实际上只有五经)实际上是儒家礼乐制度、历史文化、诗词歌赋等文明成果的渊薮。韩愈等人追求复古,其道统、文统中除了文化史、思想史、诗歌史、文章史的内容外,也包含他的乐府学观念。因为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诗歌与音乐密切相关。从“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到汉武帝设立乐府机关采诗夜诵,乐府歌诗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佛教与道教的冲击,出现衰微的局面,乐府创作也跌入一个低潮;到隋唐时期混一区宇,才开始礼乐制度的重新构建,尽管在盛唐时期达到彬彬之盛,乐府歌诗也出现新的高潮,可是一场天荒地变的“安史之乱”将恢宏绚烂的盛唐秩序彻底摧毁;因此在中唐时代军阀割据、宦官专权的严峻形势下,再次重构儒家思想主导下的新秩序,就变得十分迫切,然而也正在此时同时出现了乐府歌诗创作的新气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