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丨李昌菊:西方写实主义引进中国本土后产生了哪些影响?(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科学的美术形态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危机深重,救亡与启蒙是主题词,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文明学习。相对于以农业文明为主导的中国, 西方文明显现出的优势主要在于科学,于是,“五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力图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传统中国画。经过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呼吁,包含着科学精神的西方写实被奉为改造传统中国画的良方。可以说,写实被选择,是整个时代渴求“科学”的愿望在美术界的反映,其中,个别精英文化人士的判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西方写实绘画而言,它不断吸透视学、解剖学等成果发展和丰富绘画语言,确实具有科学的内涵与特色。写实绘画主导了西方美术400余年,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不朽名作,对世界美术影响巨大。到19世纪末,其表现技术已非常成熟和完善,不过,它也面临挑战,一方面,艺术的规律要求不断创新;另一方面,19世纪的科技成果尤其摄影术的出现,使传统写实绘画面临冲击,其留影存照的功能面临被摄影取代。此外,光学成果带给人们对色彩的全新认识,印象派反映和表现了人们对光的新理解,西方写实绘画的色彩表现语言由此推到极致,后印象派则将人们从客观实写引领到主观表现的新境界。而后的20世纪,科技促使人们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时间、空间与人自身,西方画坛现代流派先后涌现,它们叛逆传统,将传统写实绘画构筑的完整世界表象逐一打破,导致写实绘画的逐渐衰微。
现代派新则新矣,但写实绘画才是国人眼中科学、进步的美术形态,其客观、理性精神切合建设中国新文化的美好愿景,被视为改良中国画的妙方。咋一看,中国在选择西方艺术样式时发生了错位,其实不然,文化精英是依据本土文化需要挑选着西方文化,其主体意识十分鲜明,不求与世界盲目同步,而在为我所用。
将科学理念落实到绘画领域,最有力的实践者和推行者是徐悲鸿。身为康有为的弟子,徐悲鸿(1895-1953)的中国画改良论深受康氏影响,成为其选择写实道路的重要原因。科学观多次出现在徐悲鸿后来的言论中。1932年他在《画苑》中写到“科学之天才在精确,艺术之天才亦然。艺术中韵趣,一若科学中之推论,宣真理之微妙,但不精确,则情感浮泛,彼此无从沟通。”[1]在为金杨的《中学美术教材及教学法》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徐悲鸿再次谈到:“艺术知识初步之获得,仍需依赖科学。艺术之进步在变化,顾不知正,亦无从知变化,故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其正,此其首要也。”[2]徐悲鸿特别重视素描也与科学求真的认识观分不开。他曾在《当前中国艺术之问题》(1947年)中说“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