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千人阵容就不够“马勒”?(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杜卡和卡米尔·圣-桑。
如此“规格”令人想到1876年瓦格纳的旷世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的首演。就演出规模而言,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合唱团与乐团远远超过了瓦格纳的“指环”。对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作曲家而言,这无疑是真正的“高光时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跻身于“不朽”之列的标志。从贝多芬到布鲁克纳,追求不朽,已经日益成为才华盖世的作曲家有意识的伟大抱负,正如音乐学家马丁·盖克在他的《从贝多芬到马勒:德国理想主义音乐》一书中所指出的,早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成为欧洲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之前,作曲家的心中已经有了不朽的愿景。而“纪念碑不仅意味着宏大,也意味着独一无二,除了它自身,其他一切都不被容忍……从这个意义上讲,最精彩的当然是《千人交响曲》。
超级阵容何止马勒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1837年创作的《安魂曲》,其演出阵容已经超出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的数倍之多,经过瓦格纳等作曲家的进一步扩充,到了马勒的时代,已经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也有足够宏大的演出场地举办由千人参演的音乐作品。照盖克的看法,这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一个世纪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结果。在此之前,以数千之众演出的盛况已经出现在英国。
亨德尔生前指挥他的清唱剧《弥赛亚》的演出,据当时的统计,虽然根据具体情况人数不等,但最多时也不过几十人;在纪念亨德尔逝世百年的1859年,指挥家迈克尔·科斯塔爵士在伦敦水晶宫音乐节上指挥的合唱团由2765人组成,乐团为460人,听众总计81319人!虽然《旁观者》的报道赞叹合唱的壮丽,但也发现在赋格段落,即使科斯塔采取了超乎寻常的慢速度,合唱团也无法步调一致,听起来混乱不堪。但庞大阵容的《弥赛亚》“演出怪兽”持续了很久。狄更斯虽然称自己的乐感“比起龙虾来好不到哪儿去”,但他对1874年亨德尔逝世115年的纪念演出提出强烈批评。而萧伯纳则建议下院出台法律,对超过60人(合唱队和乐队加在一起的人数)演出《弥赛亚》的做法“判以重刑”。
随着历史演奏运动的兴起,不仅是亨德尔的清唱剧,而且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样以纪念碑式宏伟著称的杰作,也不再追求昔日夸张的演出规模。但马勒第八交响曲却是例外,时至今日,每当这部作品上演,人们脑际闪过的第一个疑问通常是:千人,还是不千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只有演出人数达到或超过千人,才符合马勒的创作原意,才称得上是“本真”的,这与演出巴洛克音乐和古典时期音乐的“人数越少越本真”的观念背道而驰。原因正在于:1910年9月12日在慕尼黑节日音乐厅由马勒本人指挥的首演,参演者确实超过了一千人。约翰逊在《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第一章“奠基”开头写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