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佩嘉:教养的目标不只是私人的成功(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蓝佩嘉:教养的目标不只是私人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效仿苏联使用的称号,提出生五个孩子以上的是“光荣妈妈”、生十个孩子以上的是“英雄妈妈”。图片来源:电视剧《家有九凤》单读:您觉得家务劳动与情感价值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还是后期被建构的?从家务劳动再聚焦一点,您觉得亲职劳动(教养下一代)是否又具备了其他家务工作所没有的特殊性?
蓝佩嘉:当然有很强的社会建构的层面,一百年前、五十年前的人做这些劳动的时候,可能不见得会赋予这么多复杂的情感意义。这其中,亲职劳动的意义的变化是特别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拼教养》会以此作为研究的课题。
现在亲职劳动被赋予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即使我们小孩生得越来越少,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生小孩。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在于,亲职劳动被赋予的意义常常具有一种双重性,这种双重性造成了一些内在的紧张。
双重性的第一重是,我们认为生养孩子是一个社会任务,尤其在过去,这是一个传宗接代的方式,不仅是对家庭,某个意义上也是对国家的使命,所以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和影响。这是为什么在这个社会里,不生不养的人还是很会受到指指点点,生了之后怎么养也会受到很多指点,对不对?做父母被认为是很关键的社会身份,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事。
双重性的另一重是在我们当代社会,生小孩不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而是变成一个个人选择。你可以选择要不要生、什么时候生,它是一个 choice(选择),而不完全只是一个 responsibility(责任、义务)。同时我们认为,这个经验是高度个人化的,我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我怎样养小孩展现出的是我个人的认同和选择,而且养孩子的经验对我完成我个人的生命经验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它一方面是高度社会化的,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高度个人化的,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张度。
在《拼教养》里,你还可以看到亲职劳动的另外一个双重性。我们到底要怎样看待养小孩这件事,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养小孩?尤其是当代社会里的很多人际关系都变得相对疏离,这种建立在血缘或者核心家庭里的关系,就被赋予了更强的情感,现在的亲子关系被高度情感化了。台湾的一些亲子杂志,会跟家长说你要有一个“爱的存折”,“爱的存折”是我刚刚讲的矛盾性的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方面他们告诉你,你跟孩子的关系不是因为你们有血缘的脐带,而是你爱他他就会爱你,你们一定要不断地投入,学习怎么表达情感,通过实践来增强亲子连带。但他们又说,你要把它当成存折一样,因为孩子青少年的时候可能会反叛,所以你要在他进入青少年之前先把那些爱存好,先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关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