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著的上古歌诗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上古歌诗是《诗经》、汉魏晋乐府、唐宋诗词的源头,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发韧。人类情感日益丰富,必须借助诗歌来表达。音乐引领文学发展。通过对自然声响的模仿,人声和器声不断丰富,音乐的表情达意功能日益增强。从乐舞发展到乐歌,社会性情感和表意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文字拟声词和感叹词实词不断取代,诗歌与礼乐高度融合。两千多年的上古歌诗实践,为商、周先秦诗歌的集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诗言志
混沌初开,人文始著,口语尚不成系统,文字还远没有发明,诗歌却迫在眉睫,不得不产生了。人类在日益社会化的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情感。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有喜、怒、哀、乐,后来有好和恶,再后来又有惧。这七种情感,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表达。《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感上来了,非得拉长音值,拉高音调唱起来。这便是人类最早的诗歌。诗歌分开了说,歌是产生在诗之前的。王灼说:“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著,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
掌握的词语少并没有阻碍情感的表达。“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只要有一个语气词“啊/兮”就够了。深吸一口气,情与气偕,经过喉、舌、齿、唇、牙等“自然乐器”,不断塑造声音的形象,贴切而细腻地表现情感的变化。人声通过高度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不断丰富表现力。有了情感的表达和传播,自然就需求情感的接受和回应。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是通过和声进行的。于是,由单音发展到多音,由横向发展扩充到纵向发展,出现了律和声。人类不得不发明相对统一的高和节奏。先是拍打手、腹、腿等部位,再发展到击石拊石,最后发明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人工器乐体系,“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不断完善表达情感的音效。个人的情感演化为社会的情感,升华为价值观和方法论,并与行为相适用。《乐记》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孔颖达说:
“乐之所起发于人之性情。”人类早期漫长的诗歌实践,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断连来宣示情感、指示意义,逐渐形成一套听觉符号系统。
诗歌随着音乐发展,二言词、三言词、四言词相继出现,诗句越来越长,表达的意义越来越丰富。为了兼顾抒情和言理,在两个语义单位之间加语气助词“啊/兮”。后来由于词语太多,干脆在每一句后加“啊/兮”。最后取消“啊/兮”,用押韵代替。诗歌的语音语义单位最终演化成词、读、韵、阙、篇五级。诗与歌逐渐分离,由偏重听觉形态转向偏重视觉形态,由表情为主转向表义为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