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著的上古歌诗(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早期诗歌两千多年的发展史见证了这一历程。伏羲氏、朱襄氏、葛天氏、炎帝、黄帝、顓顼、喾、尧、舜、夏、商都有乐舞,当然也会有诗歌。郑玄说:“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但现存上古歌谣《击壤歌》《康衢歌》《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词来看,为后人所伪托。由于史料缺乏,可信的材料不多,《诗经》以外的先秦歌诗,研究者要么避而不论,要么语焉不详,几近于学术空白。
二、诗乐舞
追溯中国诗歌的发展的源头,唐诗才到四分之一,《诗经》才到二分之一。张四维说:“见世之为诗者,多根柢于唐,鲜能穷本知变,以窥风雅之始,乃逆隋而上,极于黄轩。”黄帝是中华礼乐文明体系的创建者,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黄帝制作的三个乐舞《云门》《大卷》《咸池》,分别表现黄帝继位时云的祥瑞、武力征服敌对部落和向百姓普施恩惠的情形,以视觉图腾为主。乐舞试图化解黄帝部落对天神和地祇神秘力量的恐惧,表现部落集体的情感和意志,是礼乐思想的发韧。黄帝时语言和文字尚不发达,并不具备创作诗歌的基本条件。黄帝宗族一直传承到周建国。周武王将黄帝之后封于祝,以传承黄帝礼乐,并将黄帝礼乐吸收到周乐中,周人应该补作了诗歌。孔颖达说:“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可惜,黄帝时的诗歌不知何时遗失了。唯有一首黄帝时民歌《弹歌》存世。《吴越春秋》记载:“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这首诗歌二言、四句,简要完整,恐为后世所增饰。对死去亲人遗体的怜惜,视死犹视生,是儒家丧礼的基本依据。
颛顼效法黄帝的《门云》,制作了《承云》,表现继位时风的祥瑞,模仿了风的声音。《承云》运用了“模仿乐器”,通过对大自然声响的模仿,声音也越来越丰富,表现力更强。《吕氏春秋·古乐》:“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承云》以拟声词为主,建构听觉图腾。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