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开始自我学习与情感互动,文学艺术界如何面对竞争?|文学报·新批评(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 大刘与他曾经设计的写诗软件
当我们看到它在本体上、在审美上产生这些变化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人工智能写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写作或者未来写作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它产生哪些新的量变,又保留哪些文学本身就存在的东西。
对于当下文学产生不变的东西就在于,它对文学经典的无法超越性。我们都知道一部文学经典,它的可阐释性、它的多种接受性、它的传播方式、它在历史存留的长度,我想这个是人工智能文学无法改变的东西。以前我们经常说它没有人的情感,它不能模拟人的情感,但是第六代微软小冰出来之后它不单纯是人机对话的机器,它构建了非常完整的情感框架。这个情感框架计算非常复杂。它的基本原理是把人的情感分为很多种,每一种情感都有相应的语言去表述和表达,它建立在语言的大量阅读和提取基础上,它能够直接对应或者模拟人的情感,这样的话未来的写作我想一定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我们在谈完写作之后,在座各位都是批评家和作家,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参与到文学批评。去年《收获》利用人工智能解读了《收获》发表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所有长篇小说,这个阅读量我觉得是在座所有各位无法比拟和无法超越的,因为它迅速读完之后,它对作者的地域分布、年龄分布、主题发展趋向、它的各种情节曲线做了非常详细完整的解读,我认为它是人工智能的批评方式。
■ 谷臻故事工场给出的AI分析
白亮:我们从最早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到2000年米勒提出的“艺术终结”,再到现在,其实类似于科技和文学关系冲突的问题一直不绝于耳。
大家知道人工智能创作的过程,如果只看单独的某几句诗,人工智能写作也许比我们要好很多。但是如果扩展到整首诗,大家可以注意,当微软小冰的诗集出来之后,很多批评文章都在指出,不管是用词的一些出错的机率和诗句之间逻辑的连贯性都是有问题的。
其实AI智能已经不止是讨论写作主体的变化,它还牵扯到本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现实关系,以及这个文学创作在整个社会当中的作用、生产的流程以及对未来写作等等方面的影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