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的觉醒:甲午战争前后的横滨中华街(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餐馆是19世纪80年代中华街合并后兴起的。在这10年间,横滨华人开始自给自足,建立了很多社区机构,如寺庙、墓地、社会团体等。如引言所述,到1911年,横滨市是日本华人最多的城市。1880年横滨市的华人占全日本华人总数的69.2%,1890年占54.6%。在这个年代,华人中人口最多的是广东人,他们通常经营进出口贸易、外汇、中国传统手工业或餐饮业;其次是来自“三江”省份的人,这些省靠近通商口岸上海,他们靠西方人吃饭,通常当裁缝、理发师,甚至钢琴制造师。
日本人称这一中华街为“南京町”。在当时,“南京”是日本人指称中国的通用代名词,有时也适用于各种外来的东西。中华街还有很多其他名字。外国人简单称之为“Chinatown”(中华街),日本政府称之为“清国人居留地”。广东人会叫它“唐人街”,因为“唐人”是他们对海外华人的普遍称呼。这个地区是一个由两层砖砌建筑组成的密集网格建筑群,外侧有阳台,装饰着精致的中文招牌。横滨中华街的范围大致在堀川运河、加贺町大道和本村大道之内,其范围会渐渐固定,并凭借鲜明的建筑风格与横滨其他地方区分开来。这里最显著的特点是街道的朝向,街道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是倾斜的,但朝向的是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根据风水信仰选择在这里建造房产。尽管在过去的100年里,横滨曾两次被烧成灰烬,但每一次重建,中华街的街道朝向和地理边界基本不变。

民族认同的觉醒:甲午战争前后的横滨中华街


横滨中华街的北门——玄武门
另一个华人聚居区是在所谓的旧居留地,靠近海关和码头,有雄伟的西式石质建筑。街道上的英文标志牌说明,这些华商的服务对象是欧美人,也暗示华商具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如今,这一曾经华人聚居地的历史痕迹几乎所剩无几。尽管很早就存在这种文化上的混血华人,但在西方人和日本人眼中,被称为南京町的这一地区始终与中国特色联系在一起,中华街也是如此。
从建筑、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中华街都是一座城中城。华人社区的标志性建筑都能在这里找到:中华会馆、关帝庙、中国戏院,以及大量中餐馆。该地区以异国情调闻名,吸引了来自东京和日本其他地方的游客。因此,南京町渐渐成为横滨地方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当横滨本地人遇到东京人时,南京町的读音就是区分彼此的标志。正如一位横滨居民所说,把南京町(Nankinmachi)读成“Minamikyō machi”,是一个可以原谅的错误。另外,横滨人永远不会像东京的记者那样,出于无知而经常把它称作“支那人街”。“南京町”这一称谓意味着对该地区的熟悉和亲近,同时也是对横滨市地方特色的认可。尽管很多居民不是日本人,南京町仍被视为横滨市的一部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