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回顾丨江南的方言(10)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上海方言的剧烈变化
我觉得宁波话对上海音的影响不大。宁波最大的问题是,上海话中有几个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词居然是来自宁波的。比如说老上海人“我们”一般说“伲”,稍微正式一点说“我伲”,乡下的讲法,比如说松江叫“㑚”,或者泗泾叫“阿你”。但是上海没有“阿拉”这个说法。“阿拉”这个词就是宁波话的标志。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说老婆,上海话不说老婆,虽然宁波话也不说,但现在上海话“老婆”这个词的腔调是宁波话的。“老头子”是上海自己的,“老头”这个讲法,这个腔调是宁波的腔调,“老头浜”这个词,“浜”这个讲法不是上海的,应该跟宁波是一致的。
还有一些词,可能来自过去的松江话,比如“这”,最早上海话叫迭(第),这个是上海城里的话,松江话(可能包括徐家汇)叫“搿”。

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回顾丨江南的方言


苏州话与宁波话传入上海
后面的外来语和洋泾浜不多说了,钱乃荣已经写了很多文章,我这里选了一部分。比如“瘪三”这个词其他地方没有,只有上海有。本来的意思不是指坏人,是指穷光蛋,一分钱都没有的意思,很可能也是外来词。日常用品:巧克力、华夫、牛轧糖、太妃糖、白脱、色拉、加仑、沙发、司的克、法兰绒、阴丹士林布、开司米、铅、听(罐头)、邓禄普、绷普、史带脱;娱乐:扑克、听(十)、土匹(两对)、沙哈、高尔、派、消;制度:刚白渡、仆欧、拿摩温、拉丝卡、西辰(季票);工业词语:纬丝、密达尺;惯用语:麦克麦克、瘪的生司、瘪三;国名:罗宋、茄门;其他:番丝。

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回顾丨江南的方言


外来语·洋泾浜
上海原来的方言是非常保守的,因为上海不在交通干线上,大运河不经过上海,上海的西大门应该就是现在的朱家角这一带。上海乡下有一句话叫做“三泾不如一角”,朱家角当时非常发达,因为朱家角在上海进入大运河的要道上,所以它的地位很重要。凡是在交通要道上的方言变化都会比较快,不在交通要道上的变化就比较慢。我们比较一下上海、苏州和嘉兴,会发现上海话比它们要慢得多,就是保守得多。我们原来很自豪地说上海方言是这一带较为古老的,因为它的演变速度慢。但是1843年开埠以后,整个上海成了交通枢纽,因为海运开始启动,同时又是长江的终端,海运接驳江运,资本进入带来了移民,人员多了以后就出现一个问题,尽管他们来的这些人后来都学了上海话,但是学一种语言很不容易,特别是当你这个话本身还面临很大窘境的时候。什么窘境?上海从一个海边的县城渐渐孵化成国际大都市,必然有很多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现象和观念进来,这些都是新的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