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梵高”背后:第一油画村的艰难转型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在纪录片《中国梵高》中,画工赵小勇因为偶然的机遇,得以从深圳大芬油画村来到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看到了自己临摹过无数次的向日葵。沉默了很久,他终于开口说,“不一样。”
二十年来,赵小勇的工作就是临摹梵高。他不需要有自我意识,只需要不断复制,将每一笔还原到极致。这便是中国画工在世界油画市场中的位置,“像机器一样”。
但在真迹面前,“机器人”突然感受到疼痛.“画了梵高作品二十年,比不上博物馆里的一幅作品。”走出博物馆后,他若有所失地蹲在门口的广场上,小小的一个人影,背后是寂寥的马路和下沉的云。
去年年底,这部纪录片在中国视频网站再次走红,蹲在广场上这一幕,被许多观众称为“觉醒时刻”。欧洲之旅后,赵小勇决心开始做自己的作品,更让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戏剧性色彩——经过一个顿悟的瞬间,山寨从此走向原创,临摹者从此变成创作者。
3月30日是梵高诞辰170周年,当我们再次找到了纪录片的主人公,画工赵小勇、周永久,以及在大芬油画村扎根多年的人们,却发现强大的历史惯性仍然盘踞在这里,改变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1 反差
多年来,《中国梵高》带来的震撼,在两位主角的人生中反复回响。
赵小勇记得,纪录片第一次在荷兰上映时,一个来自阿姆斯特丹的电话跨越半个地球打到他的手机,“有一个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看了这部纪录片,打电话来问我,你是不是赵小勇?语气特别急切。他说,我看了这个纪录片,回来流了一天的眼泪,我就想证实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你是不是真的?”
游客参观赵小勇画室。郑子愚摄
这种回响从2016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纪录片最初在欧洲、日本上映,后来是香港、新加坡,去年又在中国的视频网站走红,在微博、抖音都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多年来,每天都有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到大芬村,寻找两位主人翁。
有的人一进来就握住赵小勇的手,还有人会紧紧抱住他流泪。从天南地北赶来的观众,都像是久未谋面的朋友。
看过纪录片的人常说,最打动人的是两位画工的“觉醒”,是不愿继续复制别人,渴望画出“自己的东西”。但原创的路似乎走得并不容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