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梵高”背后:第一油画村的艰难转型(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对方不假思索地买下了,周永久有些诧异:“原来自己的画也是能卖的。”
这期间,林松典和妻子一起开了艺术沙龙风格的画廊,挂的大多是他们的原创画;余命高逐渐脱离油画的画种,成了油画村里为数不多画水彩的原创人;林树森奔赴俄罗斯知名艺术类院校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继而回到大芬村成为“职业”艺术家。他们成了大芬村最早尝试原创的一批人。
对于原创,周永久给出了自己简单直接的理解:画面上落下的最后一笔,可以是自己的签名。
3 纪录片:一把双刃剑
2011年,余海波和女儿余天琦筹拍纪录片《中国梵高》,找到了赵小勇、周永久等画工。纪录片筹拍了四五年,每隔一段时间,余海波就会回到大芬村跟拍。
2014年夏天,赵小勇熟识的客户,一位做欧洲贸易的女画商,主动邀请赵小勇去荷兰去看真正的梵高,“她说,我下个月正好要去欧洲,一个客户在阿姆斯特丹那边,你就只用付个机票钱,其他我们全包了。”当时余海波也在一旁拍摄,便鼓励他去看看。
纪录片团队想过邀请周永久同去荷兰,周永久没答应。周永久表示,一是因为旅途自费,二是因为纪录片想拍临摹的画工,可他已经走上原创6年了。
最终,赵小勇和纪录片团队一起踏上了前往荷兰的旅途,而他在梵高博物馆的彷徨和觉醒,被镜头记录下来,打动了许多人。纪录片的上映,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让逐渐被公众淡忘的大芬村起了新波澜。游客和媒体蜂拥而至,梵高的高仿画供不应求,而赵小勇、周永久也被邀请参加多个知名国际展览。
但同时,纪录片也是一把双刃剑,将“临摹”“复制”的标签牢牢钉在了大芬村身上。
2018年,大芬村里的数位画家联名投诉日本东京电视台,斥责其一档综艺节目将大芬村描绘成仿制名画的“山寨村”,而节目中的诸多临摹场景早已不复存在。
2022年底,纪录片《中国梵高》在视频网站翻红,再次将赵小勇、周永久的名字和复制、临摹等词语关联在一起。周永久陷入一种矛盾,“中国梵高”标签确实为他带来了肉眼可见的经济利益,但是这张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取下来。
他的儿子周甘雨经常在网上看到“令人气愤的评论”,认为父亲的画还是在模仿梵高。可周甘雨觉得,父亲的向日葵是用刀刻的,质感立体,笔触狂野,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两人的风格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
周永久工作室的座位上有一沓厚厚的文件,放在最上面就是他为自己的向日葵申请的专利证书,十分显眼。但他还是得不断和上门的人声明:“我画的向日葵,和梵高的不一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