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晓星x郭春宁:动画人类学何以可能?(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富晓星:我觉得动画纪录一定是未来影视人类学及多模态人类学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这也和当今数字化媒体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媒介密切相关。
我们讨论的这些难民叙事影像之所以如此震撼,是因为它们有一种天然的题材取胜性。而人类学本身也是为弱势族群提供关怀的学科,传统人类学更多研究非西方社会和少数民族地区,但其对都市社会中的边缘人群也有天然的敏感性,三部曲同样也是人类学关注的对象。但这种取胜性并不仅仅是对采访场景的动画复原,也绝不是把它拍成理论化的动画。动画人类学需要建立在更为缜密的人类学调研基础之上,要经过长期的田野实践。当然,三部曲的动画场景复原已经形成了某种田野的颗粒感,未来还需要结合人类学认识论,再挖掘如何用动画纪录的方式呈现。我觉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人类学家和动画导演等艺术家一起长久合作,是要将人类学理论和洞见自然且巧妙地嵌入至动画影像中,才能探索出来。
郭春宁:是的,我们不能逃避这种残酷性和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但是需要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超越,来反思,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动画纪录的一个先天优势。在难民叙事的表述中,一些身为难民或作为难民的采访者的艺术家,形成了跨学科团队的共同采访和身份建构。在全球化背景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的“移民”,是地理迁徙和身份重构的亲历者。这也是我在动画纪录创作中希望一直坚持基于记忆的探索的原因。
富晓星:总体来看,动画纪录在表意符号的多样性上一直强调虚实结合,这种视觉冲击力一定会大有作为。而且我觉得,动画纪录在某种意义上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影像之中的“写文化”表征实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本人类学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借力,通过创新文本表征手段来批判科学民族志僵化的写作规范。同样,动画纪录也是在影像体系之内,通过动画、摄影、虚拟现实等不同影像表征手段的互惠和合作—无须依靠文字等其他类别的表征手段,仅在影像系统内部就完成了全面的意义表达。而且,动画纪录不受限于既定框架,实验得更为彻底。动画纪录需要借镜其他学科,探索其潜能的边界。当然,这种结合也需要跨学科的眼光和学科规范进行审视和要求。[6]所以我觉得今天的探讨非常有意思,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起点,为未来可以如何开展跨学科合作或人类学家如何与艺术家合作探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方向。
[1] 相关论点参见: 乔治·马库斯2019年12月1日于绘画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昆明)上的发言How Art Collaborations Enhance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s and the "Art" in These Collaborations; MARCUS G E. The Legacies of "Writing Culture" and the Near Future of the Ethnographic Form: A Sketch[J]. Cultural Anthropology, 2012, 27(3): 427-445。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