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国语运动如何改变现代中国?(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都偏向于处理一个作为象征的“国”,或者作为理念的“国”,比较少去处理作为一个运作实体的、作为机构的“国”。由此我也想到,为什么普通话运动能够在共和国时期,尤其是文革以后,那么强势的推行?这和国家能力的大大增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如果换个视角的话,也许我们不用写那么厚的书,用一句话就能解释,那就是国家有这个能力来推行普通话了,而不是说普通话的逻辑比国语的逻辑更强大。这也是我读到最后有一点点疑惑的地方,因为你提到普通话是国语运动发展的结局,但反而把“国语”这个说法本身弄消失了。我对此是有一点疑惑的,完全从文本上来解释这个逻辑是不是能行得通?尤其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现实的发展,就是在台湾,还一直有国语的说法,他们的语文课叫国文课,原来的注音符号也一直在用。如果我们只是从逻辑上来解释,说这个东西不好用、说不通,所以推行不下去,可能就会忽略“房间里的大象”。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粗浅想法。我今天还想问东杰一个问题:这十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章或者哪几章?这是我最喜欢问作者的问题,因为我们最喜欢的东西往往是和我们最深切的关怀有关系。所以我比较好奇这一点。
王东杰:那你看完之后你最喜欢哪一章?
刘文楠:我最喜欢讲“国粹”和“国民”之间的张力,还有讲方言和松散的统一。
王东杰:我也最喜欢第九章:《“打折”的统一: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我觉得,放眼整个世界的语言民族主义运动里面,这一点非常突出,和其他国家的国语运动不太一样,而且也是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这样一个以“语言统一”为号召的运动,会刻意地提出一个“不统一”的口号,而且把这个口号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感人的东西,而且从这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中国更悠久和多元的传统,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使我们在“现代性”之中,可以呈现更多的差异性。谢谢文楠刚才的评论,她说的是对的。
谭徐锋:东杰兄在书里面一直讲的,所谓的运动,大家觉得是步调一致的,是一个有目标的,有线路图的,有各方面的,但是这里面它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它会关注不那么进步的,包括不统一,因为它在这里面强调运用现代化视角来讲。在国外出的一本书里面讲,怎么样限制国语运动怎么样现象化的视角,好像完成的是线性的思路。这个思路我其实感觉这个新文化也好,社会文化史也好,它给我们考虑了不是那么线性和启蒙史观的一种思维。它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不同步和多元性,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视角。因为我们考虑到国语运动,当然这里面有像他讲的,也有一个多方的博弈。因为其实在讲多声部这一块,现在有一个地方的,包括民国从来没有统一过,我们讲民国统一,其实是一个线性的,一个实际上的统一,但是从来没有统一过,包括抗战也好,包括后面很多战乱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