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鲁敏×淡豹×余雅琴:梦境是创作的取景器(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超脱现在生活的方式也许不在我们自认为被误解的真实自我之中。那个真实的自我可能是幻想,可能是在彼岸或在其他的地方。

翟永明×鲁敏×淡豹×余雅琴:梦境是创作的取景器


虚构是一种更有想象力的空间
余雅琴:
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女性作者。现在的社交媒体特别强调女性要从社会对你的塑造,社会对你的凝视以及家庭对你的要求里打破幻觉。
《梦境收割者》这本小说集描写了日常生活当中最普通的人突然有一天想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越轨的故事。三位嘉宾作为女性,或者作为作者,是如何用你们的作品来抵抗所谓的“幻觉”呢?
鲁敏:
书中《或有故事曾经发生》这篇小说,是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我在阅读非虚构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想,非虚构关心这么多话题,这么热烈,这么短平快,有时候也非常深刻。那我们还需要读虚构小说吗?
因此,我用一篇戏访非虚构采访的过程虚构了一个小说。在这篇小说里,一个记者带着非虚构公号常有的思维去采访和一个烧碳自杀身亡的女孩有关的人。
记者首先认为女孩的原生家庭有问题,就去采访原生家庭。后来他又觉得是女孩的恋爱出了问题,立刻找到了“女性话题”去采访。然后他又觉得女孩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自杀,比如“内卷”和“抑郁症”。
他从公号题材经常用的标签里选了六七个题材,按照假想的主题去采访,试图写一个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
其实我们对于死亡、不幸、意外、灾难的采访,很多都是用特别媒体化或标签化的思路写成的。对此,我一直都有一点小小的愤怒。
有的死亡其实特别隐私。小说里这个女孩死的时候留下了一张特别平淡的纸条,她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自己如何死亡,为何死亡。她希望死亡是她最后的一个秘密。
但是作为媒体,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为这个世界揭开某一角,看看这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好像她的价值就是让活着的我们唏嘘一下。
这里面巨大的反差就是我的小说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我最后才有了一个解构的想法——小说中每一条记者假设的采访方向都无法落地,他到最后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因何死亡。
在现在很活跃的非虚构写作里,我们所看到的真相和当事人可能并不想传递的真相之间存在着距离,可能是很小的距离,也可能是很大的距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