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杜学文)(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现在还缺少实证来证明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的花卉图案反映出来的人群就是华胥氏部族及其后裔。但是有专家认为,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可能对应的是炎帝族群,而庙底沟类型对应的应该是黄帝族群。如王克林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在《〈山海经〉与仰韶文化》一书中特别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所言很有见地。但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就是人们一般认为黄帝族群属于游牧族群,而炎帝族群属于农耕族群。如果确如王克林先生所言,那么炎帝族群的主要活动地区,也就是半坡文化最活跃的西北地区还少见典型的早期农耕文明之考古发现——这样的话,就不太好证明炎帝部族对农业的贡献。而黄帝部族作为游牧族群,在完成了阪泉、涿鹿之战后,又如何突然之间实现了农业的飞跃,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过苏秉琦先生则认为,仰韶文化的两期,也就是包括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的时期,就相当于神农氏的兴盛期与衰落期。
而河南龙山文化的早期,大约同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代相当(《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第205页)。这一观点应该是比较符合历史的。从史籍记载来看,炎黄联盟形成之后,各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似可说明其与华胥氏之关系。
这些被称为“华族”的人们主要活动在什么地方呢?人们比较关注的是汾渭流域地带。最具代表性的是华山,认为应该是以华山之华为国土之名。章太炎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不过,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华山一带是华族之活动中心,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华族仅仅在这一地区活动。从地名来看,黄河之西,有华山、华县、华阴等地。而在黄河之东,亦有被称为华水、华谷、华阳之地。据说还有被称为“华国”的方国。这说明汾河、渭河流域是华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而近期在河南发掘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也同样属于仰韶文化遗存。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以“西阴之花”为标志的考古文化分布广泛,山东、青海、内蒙古、湖北等地均有存在。这应该是拥有这一文化的人民向四周迁徙与扩散所致。这些文化表现大致可以使我们区分出“华族”活动的核心地区在今之晋南、关中、豫西一带,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原地带。
他们以这一地带为中心向周边更远的地区扩散。

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杜学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