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杜学文)(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而古中国礼仪庄重规范成体系,表现出生产力的发展的领先地位,具有出“大”的气度。同时,其服饰、规章、制度,典雅、高贵、协调,表现出精神世界与文化的发展亦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美”的风范。也正因此,中国被视为华、夏,或被称为“华夏”。华、夏可以连读,亦可分说。华即夏,夏亦为华,其含义是一样的,就是指“中国”——社会生产力发达、文明程度高的地区。在《战国策·赵策》中记录了赵国公子成对“中国”的论述:“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行也”。这些特征反映的都是文明发展的程度。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文明程度高的地区就是华夏地区,文明程度发达的族群就是华夏族群。正是在华夏之地,由被称为华夏的人民创造了最初的文明。这一文明,我们称之为华夏文明。
二、华夏文明的形成
在我们初步了解了华夏及华夏文明的基本含义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华夏文明是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中华文明有五千年之久。但如果要找到实证还不太容易,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尽管各种典籍多有这样那样的记载,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体现在物质载体上的实证。从考古研究来看,人们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在各处均有可资实证的遗存。不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呈现出来的文明因素各异。有的遗存已经形成典型的文明形态,有的还处于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之中。大致而言,这些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双槐树文化、石峁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可以看出来,它们在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不同,分布在祖国东南西北各处,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其中,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双槐树文化在距今5000年以上,已经形成典型的或者说比较成熟的文明形态。大体来说,这些遗存中发现了政权的存在,出现了比较普遍的社会分工,有大型祭祀礼仪中心,用于显示社会等级与礼仪的器物等等。
其中又以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在良渚遗址中发现的宫城、大型水利设施、祭祀中心、玉礼器、早期文字等均证明,至少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之前,古老中华大地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文明形态。
但是这些文明形态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了转移。就是它们并没有在自己的原生地延续发展下来,而是向各地迁徙。这种迁徙的主要方向是黄土高原太行山以西的汾河流域。这说明在其原生地发生了不利于文明生存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而言可能是战争、瘟疫与气候变化。战争中,更强势的一方摧毁较弱势的一方,或迫使其迁徙。但是就良渚文化而言,似乎还没有发现所谓“强势”者的遗存。瘟疫的出现可能会毁灭一种文明。但是良渚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在各地多有体现,亦没有发现能够证明疫情出现的遗迹。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气候发生了变化,使曾经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地区逐渐变得不适宜生存,人们努力寻找那些适合生存的地区留驻。相对而言,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特别是汾河流域,海拔较高,地形多样,土壤肥沃,宜于耕植,成为先民们寻找到的最理想的生存地。不同的族群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并与当地的原生文化——华夏文化融合、新变,刺激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干,融合东北、东南、北方各地文化元素的文明——华夏文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