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解读“人鸟山真形图”:身中混沌之气的神圣化描摹(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梁代道士陶弘景(456—536)编制“陶公五法”,应该就是陆修静所制《人鸟五符》。敦煌残卷《陶公传授仪》载有一张符图,上刻“鸟”“印”“水”“勿”“九”等,很可能就是“人鸟山符”图(见图1)。唐代道士张万福记载了《人鸟五符》醮仪,其祭坛设有“人鸟山位”,以为奉请“人鸟山形真灵骑从一合来下,降临醮席”。[8] 按此,尽管我们难以找到更早的图像证据,但人鸟山真形图的出现时间,当可推定为东晋末与南朝初之际。[9]
图1:《陶公传授仪·授受三皇法》版文 [李德范辑:《敦煌道藏》第5册,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第2638页]
综上分析,可知:人鸟山真形图虽然借鉴了佛教和密教文化因素,但其内在结构和思想逻辑却依然是建立在道教自身教义和知识传统基础上的——这一点,正是本文将要揭示的主要内容。人鸟山真形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演变,而不是外来宗教的刺激。
三、“人鸟山真形图”文本释读
现存道教文献中,人鸟山真形图有两种:一幅是《太上人鸟山真形图》,收录于明《正统道藏》洞玄部《玄览人鸟山经图》;另一幅称《人鸟山形图》,收录于明《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卷80《元览人鸟山形图》。
3.1 《玄览图》
《玄览图》包括文字和图像两部分。文字部分主要是对人鸟山真形的神学意象的描述,以及仪式施行方法和功能等。该图像为正方形格式:图像部分为云气图像,类似《五岳真形图》;周围边框则附有两圈寄文(见图2)。
图2:《太上人鸟山真形图》 [《玄览人鸟山经图》,明正统道藏内府刊本]
其外圈寄文(122字)为:
太上人鸟之山,峻而难踰,不天不地,不沉不浮,绝险绵邈,崔嵬崎岖,元炁烟煴,神真是游。玉液泓澄,灌溉靡伏,百二十官,天府相由,日月昏明,玄芝蓠株,绛树特生,其实皆珠,白玉嵯峨,醴泉出隅,云出芝生,震灭邪躯,木鸟能语,此是神夫,还年之士,挹其芳流,子能得之,真人可俦,不知此道,万为土灰。口耳之经,名为天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