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鲍德温:他们自由了,我们才能自由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美国反种族歧视热潮仍在持续。马丁·路德·金、詹姆斯·鲍德温、马尔科姆·X......在上世纪多少黑人民权领袖挺身而出、奋力反抗,却仍无法将种族问题挡在 21 世纪之前。今天我们回顾这篇由美国作家 Clifford Thompson 为詹姆斯·鲍德温写的小传,再去看看这位 20 世纪美国文坛无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鲍德温:他们自由了,我们才能自由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 - 1987),美国黑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下一次将是烈火》
[美]詹姆斯·鲍德温 著
吴琦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
吉米的布鲁斯
撰文:Clifford Thompson
翻译:索马里
1960 年代前半叶,在他的第一本书出版十多年后,快要步入 40 岁的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去世于 30 年前,终年 63 岁——开始自比一个布鲁斯歌手。他借此表明自己的艺术前辈并非詹姆斯·乔伊斯那样的作家——乔伊斯毋庸置疑地影响了他的风格——而是诸如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 这类歌手。当然,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他的这句话,鲍德温在现实中并没有成为布鲁斯歌手。在《十字架之下》这篇中,他表明自己“没有音乐天赋”,在另一篇《布鲁斯的用途》中他也说自己“对音乐一无所知”。他之所以如此表态,是想表明,写作和成为布鲁斯歌手,对他而言是服务于同一种目的。
人们对于布鲁斯音乐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这种悲伤的音乐是属于潦倒不堪的底层人,这也加深了那种无意识的看法,即那些布鲁斯歌手,不管是在现实层面还是在隐喻层面,都属于那种社会等级——衣食无虞幸运如我们,永远都不会想加入的那种阶级。但事实是,布鲁斯音乐是对每个人无处可逃的生活境况的一种证词,我们生活的本质就包含了痛苦。布鲁斯音乐并不是那些因过于愚钝或倒霉而陷入不必要争斗的人的哭喊,而是对我们或早或晚都要面对的人类真相的一种回应。更进一步说,布鲁斯事实上根本不是“痛哭”。“痛哭”这个词已经包含了一种暗示,即一个人完全被情绪裹挟以致失控,而艺术的首要需求也许就是艺术能够完全掌控特定的媒介——无论那工具是画笔、小号、嗓音或者文字。那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布鲁斯,是对人类境况的克制、冷静和深刻的回应,一种通过直面困境来超越困境的过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