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影像:哈佛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的纪录片尝试(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人民公园》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除了影像实验的价值之外,在内容上会显得稀松平常。因为影片所记录的行为,音乐、器物,服饰甚至是语言对于我们来说太过熟悉。可是百年之后,这场1个多小时在成都人民公园里的“视听漫步”,会不会真的成为21世纪初有关中国人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就像大多数我的作品一样,拍摄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和日常经验。自从1999年第一次的长途火车之旅以后,中国铁路就成为我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教室,也像中国人的绝大多数一样,火车成为了我的主要交通工具。(Q. and A.: J. P. Sniadecki on China, Trains and ‘The Iron Ministry’2015)”
——史杰鹏
我去西北上学的那年,正好是史杰鹏刚刚做完《铁道》不久,当时是在学校Block Museum的放映厅里,他为他的学生们播放了成片。每个中国人可能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绿皮火车记忆。硬卧车厢里孩子们的上下嬉闹,陌生人拉家常的对话,方便面和臭脚混合的古怪味道,热水器灌水的声响,进入隧道前风的呼啸;硬座车厢里的闷热,无处下脚的局促,抱着孩子睡去的母亲,满地的瓜子皮。这些记忆片段总是那么的鲜活,有声音,有色彩,还有气味。
史杰鹏最早来中国系统的学习汉语是在2000年到2001年期间,当时他在华东师范大学上语言课程,其后周游中国,还在我的老家宁夏银川当过一段时间的中学外教。2005年到2013年,他在哈佛读书的这8年时间里,一边研究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一遍在中国各地不断地进行影像创作,火车也是他游走在这片大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作为一个个体,也是中国火车文化变迁的亲历者。
史杰鹏于2014年完成的《铁道》经历了三年的拍摄,影片里能嗅到食物和酒的味道,能跟着天南海北的国人聊政治,聊青年困惑,聊爱情。影片像是一个人类学家在火车中用摄像机进行田野调查的主观记录,亦可以说是有关于他自己在中国火车旅行的影像记忆。
“每次坐火车的时候就相当于进入一个临时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每列火车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空间。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学会如何栖息于这些空间里,如何在其他乘客及列车员中走来走去,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放好摄像机。每个社会空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每个车站都会有乘客上下车,所有有些交流是短暂的,有的则贯穿整个乘车过程。(Q. and A.: J. P. Sniadecki on China, Trains and ‘The Iron Ministry’2015)”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