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图像”|罗莎琳·克劳斯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原创 Rosalind Krauss 影艺家 收录于话题#图像之后的图像4个

后现代主义“图像”|罗莎琳·克劳斯


路易斯·劳勒,《为何现在重新探讨图像》(Why Pictures Now),1981年图像
文 | 罗莎琳·克劳斯
译 | 李鑫
“图像”展览定义了一群以挪用和批判原创性为创作策略的青年艺术家,并在艺术领域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概念。
1977年年初,批评家道格拉斯·克林普应艺术家空间总监海伦妮·维纳之邀,为纽约初出茅庐的艺术家举办展览。他们分别是特洛伊·布朗特奇、杰克·戈尔茨坦、谢里·莱文(生于1947年)、罗伯特·隆哥与菲利普·史密斯。后来,维纳创办了画廊大都市图像(Metro Pictures),并向克林普引荐艺术圈的其他年轻艺术家,比如辛迪·舍曼(生于1954年)、芭芭拉·克鲁格(生于1945年)、路易斯·劳勒(生于1947年)等人。他们之间的联系不是某一媒介(摄影、电影、表演以及传统绘画等),而是作为“图像”(picture)的新影像(image),即作为诸种再现的重写本。它们多为现成图像或“挪用”图像,很少原创或独具一格,并且,它们让对多数现代美学而言极为重要的作者性与本真性主张变得复杂、甚至相悖。
克林普写道,“我们无意寻找源头或起点,只为探究意义的结构:在每张图像之下,总有另一张图像。”“图像”意味着超越任何特定媒介,并在杂志、书籍、广告牌以及大众文化的其他形式中同等地传递讯息。它还嘲讽这一观点,即认为无论特定媒介是“忠于事实”或揭露本质,它可在现代主义意义上的美学起源中充当抵抗的事实、真理的基石。“图像”中无特定媒介,它们如光线般透明,像溶于水中的贴花般脆薄。

后现代主义“图像”|罗莎琳·克劳斯


谢里·莱文,《无题,临摹爱德华·韦斯顿》,1980年后现代主义“图像”
随后几年,此集体创作迅速发展。显然,莱文的创作实践对作者性的挑战最为激进。1980年,她的系列作品《无题,临摹爱德华·韦斯顿》(Untitled, After Edward Weston)公然盗用韦斯顿于1925年创作的一组照片:韦斯顿的幼子尼尔(Neil)不着一物,画面被裁切,只剩躯干。莱文将她的身份与韦斯顿的作者身份合二为一,进而挑战创作者的合法地位与作品版权的所有者地位。但从图像源头的角度而言,她的挪用是韦斯顿的原创性主张之延伸,因为他在创作时拍下了许多优雅的裸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