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冬青:命题乃高度凝缩的写作(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写对“客体”的“好奇”之后,进入对客体的认知探索,就必然超出“好奇”层次进入复杂层次,或者是“好奇”的主体进入复杂的精神活动,或者是对对象本身的刻画与认知进入到“奇”之后的层面。海德格尔分析“好奇”,揭示了其特征,乃是等闲的看,它忙于东看看西看看,却不是为了理解它看见的事物,而只是为了看看而看。它贪新骛奇,只是为了从这一新奇跳到另一新奇上去。这说明了“好奇”的特点,一是“无所逗留”。意识对象不断转移,不停留于一个对象,因为好“奇”本身就要求着感觉的转移;二是时间、过程短暂。只是感觉印象而已,没有更深一层的意识活动。这种评说,相当深刻地显示了“好奇” 的心理特征。因而,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对好奇心的评价是相当负面的。鲁迅笔下的“看客”也是这样的“好奇”者。止于“好奇”,止于“好奇心”,恰是中国文化中意象思维的初始阶段,是直感思维而非直觉思维。
西方思维则努力克服感性局限,追求理性的无穷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缺乏科学,或者正与这种直感而印象的思维方式相关。但中国古代已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均是远远超越“好奇心”的产物。追求“道”“理”的“常”“永恒”“普遍”……才是一切文化最为重要、核心的智慧。“好奇心”这个作文题不好做。《扬子晚报》那一年把这个题目分别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写,最后发现小学生写得最好,因为小学生的水平只知道“好奇”,而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已经过了这个的阶段,进入深层的精神过程。故此题目在写作中就难以展开。因此命题的科学性极为重要,尤其需要考究概念的意蕴。
第二,命题要有激发性,要有一点环扣,有一点难度。所谓环扣,是构置的“结”与“节”,需要解扣和打开,思路才能伸展,“言路”才能势如破竹。环环相扣的情节和论证结构,来自题面中呈现的环扣的设置。一个低幼化的题目会把所有人都变得低级而幼稚,而一个有难度的题目,即使交给一个极其不善写作的人,他也会想办法做一点思考。所以这么多年来,最令我赞赏的作文题是高考全国卷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看起来极难,许多人在看到这个题目后都觉得无法下手。而事实证明,此题却极大激发了考生的思考,令他们进入积极的构思,故而产生的精彩文章也极多。“记忆”到现在也还不能“移植”,但此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科学实践乃至科学理论,成为一种融汇了科学与人文的构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就是一个幻想,是一种假设,它正好符合高考作文命题所需要的环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