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达电影的复合体风格:纠缠的身份、重叠的时空(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些纪录片中,瓦尔达的身份重叠而且主客复合,强调了第一人称的主观在场,我和我所观察的拾穗者(《拾穗者》),“我”和两年后的拾穗者及观众 (《两年后》),我的人生回忆(《阿涅斯的海滩》),以及“我”所游历的村庄所遇到的脸庞(《脸庞,村庄》)。对于瓦尔达而言,这种鲜明的个人化印迹是为了表现作者与人物的共在。她对笔者说:“有时我出现在我的纪录片中,那是因为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拍摄时,我要求我所拍摄到的人物在片中实地出现并自由诉说,我有时出镜,那是表示我跟他们共在的一种个人方式。”也就是说,主客复合的作者身份强调了与片中人物以及作品的共时性。福柯认为:“当今的时代或许应该是空间的纪元。我们身处共时性的时代,处在一个并置的时代。这是远近的年代、比肩的年代、星罗散布的年代。”瓦尔达的作者身份在镜头前后、 文本内外达成了空前的统一。
《脸庞,村庄》剧照
五集系列纪录片《这里的阿涅斯,那里的瓦尔达》和《阿涅斯论瓦尔达》都将其姓和名分裂成并列的主客体,“我”既是主体亦是客体,包含着双重身份自省的即视感。瓦尔达从幕后隐匿的区域走出来, 变成通过旁白可听、镜头前可见的作者,甚至还是可感知、可验身的作者,与希区柯克在众多影片里群众演员般的出镜不同,瓦尔达是以与现实等同的真实身份与作品共在。同时也与迈克·摩尔在纪录片中追问真相的单一形象不同, 瓦尔达对于私人生活处境似乎随意地记录,一举打通了长期以来作者与作品之间被封堵的神秘路径。无须通过第三方传记报道等文学或影像形式,直接整合了同一载体中原真的作者形象。创作者与被创作者共在,高度统一的镜前/镜后作者身份以创作进行时的姿态打破了现实创作与艺术文本之间的界限。
年轻时的瓦尔达
移动的复合时空
黑格尔的现代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及运动之中,“运动是过程,是由时间进入空间和空间进入时间的过渡”。瓦尔达影片的时空属性首先大多是移动状态:《短岬村》里在村里溜达的情侣、《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 在巴黎闲逛的克莱奥、《幸福》中一个家庭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郊游野餐、《天涯沦落女》莫纳从城市到乡村的流浪、《一个唱,一个不唱》两位女主角苹果和苏珊在城市间和国家间(法国—荷兰—伊朗)的旅行,纪录片《拾穗者》《阿涅斯的海滩》《这里的阿涅斯,那里的瓦尔达》和《脸庞,村庄》则是瓦尔达晚年以“我”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及法国乡村和个人记忆中的徜徉。为了突破单一或单义性,瓦尔达不断地探索电影时空的可能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