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存在论题”之解析(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他对自己的“整个形而上学系统”设计的第一部分就是存在论(本体论),并称之为“先验哲学”,其中“只考察在一切与一般对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系统中的知性以及理性本身,而不假定客体会被给予出来”③。虽然不假定客体被给予出来,但也囊括了客体被给予出来的情况,所谓“一般对象”既可以是自在之物,也可以是指被给予的经验对象。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不满的地方,即混淆了存在者和存在本身,或者说一方面把存在者直接当作一种存在,另一方面又把存在本身也看作另一种存在者。为了澄清这一点,海德格尔提出“康德的存在论题”。但他是否澄清了这一问题呢?
文章一开头,海德格尔就点明了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们用“存在”(Sein)一词来命名那个东西。这个名称所命名的,是我们在说“是”(ist)以及“曾是”(ist gewesen)和“将是”(ist im Kommen)时所指的那个东西。我们所获得和达到的一切,都贯穿着这个被说出的或者未被说出的“它是”(es ist)……然而,一旦“存在”这个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还是坚信:人们不能就此词设想什么,人们不能就此词想象什么。④
海德格尔对这种情况深感不满,即人们借口对此没有什么可说的,于是就“不去深思存在,不去回想一条通往存在的思想道路”⑤。海德格尔认为,尽管人们在“存在”一词上不能思考什么,“那么,猜度一下思想家的实事,即对何谓‘存在’作出答复,又会怎样呢?”⑥这就是海德格尔在这里对康德的发问。他认为康德在这方面“完成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步骤”,使传统“进入一道全新的光亮之中”⑦。这就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说的一段著名的“有关存在的论题”:
“是”(Sein)显然不是什么实在的谓词,即不是有关可以加在一物的概念之上的某种东西的一个概念。它只不过是对一物或某些规定性的自在本身的肯定(Position)。(A598,B626)⑧
这两句话接下来的是海德格尔没有引的一句:“用在逻辑上,它只是一个判断的系词。”但海德格尔这里强调的是Sein不是实在的谓词,它不能给某物的概念增添某种实在的内容,而仅仅肯定了这个东西“有”。康德这段话是在“上帝的存有(Dasein)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这一小节中说的,他认为不能因为既然我说到上帝“是”或“有”,上帝就(像笛卡尔等人所认为的那样)现实地“存有”,这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存有”(Dasein)⑨在康德的范畴表中属于模态范畴的第二项,相当于“现实性”;而“存在”(Sein或“是”)则是一个逻辑上的系词。前者不能脱离可能经验的范围而运用,否则就是“空的”;后者则属于“普遍逻辑”,到处都可以用,但本身没有经验的实在性。不过,海德格尔揪住这一点来做文章是别有用心的,他并不是为了守住Sein在形式逻辑上的用法(系词),而恰好是要追问和挖掘该词在超出经验世界的存在者之外的本体论含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