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杨慎古音学研究评述‖李文泽(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秋:音锹。扬子云“秋秋跄跄入西园”,萧该读。又《荀子》引逸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秋”与“箫”为韵,是其证也。
以上例字除“幽”字在《广韵》音系为幽韵,其余例字都属尤韵,而杨慎却将它们归入平声萧韵。
另外,这两组韵相对应的上、去声,即尤(有、宥)与萧(莜、啸)、肴(巧、效)、豪(皓、号)也有通押为一韵的现象,如《古音丛目》卷三上声有韵,其中就有多个在《广韵》音读中不属有韵的例字,如:
(5)道:当口切。《易》彖传,《诗》同。
考:去九切《易·蛊》小象,《诗·山有枢》。扫:《诗》与丑叶。
好:许口切。《诗》。
老:许吼切。《诗》。
保:蒲苟切。《诗》
枣:苏吼切。《诗》。
稻:徒苟切《诗·七月》。
草:此苟切。《诗》《穆天子传》“荠麦之所草”,注“草,疑古茂字。”
嫂:叶音叟,《楚辞》。
造:此苟切,《太玄》。
上述各字在《广韵》中都属于皓韵(豪韵对应的上声)。另外有“抱、包、苞”,属于肴韵(平声),“饱、孝、巧”则属于巧韵(肴韵对应的上声),“鸟、扰”属于筱韵(萧对应的上声)。有那么多“出韵”字出现,这显然不是偶然的个案,而应是存在着某种语音演变规律。
考察历代古音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论说,异说纷呈。宋代吴棫把萧部与尤部完全对立起来,在他所分9部中划分有萧部(宵肴豪通)、尤部(尤侯幽通)两部,各自独立,而全然没有考虑两韵通押的关系;到后来的郑庠划分古韵为6部,又把尤韵与萧(肴豪)韵归并为同一部,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无视它们之间的差异。到明末清初古音学家顾炎武,才采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对古音韵部重新划定,不再把《广韵》中某一韵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照它们在古籍中的实际读音,分别归类,这种做法即为“离析唐韵”;其离析结果,有的韵还依然完整保留,有的韵则被拆分在不同韵部中。顾炎武把古韵划分为10部,在其《唐韵正》卷六下平声尤韵下即明确标识云“此韵当分为二”。在其实际操作中完整的尤韵已然不存,而是按照语音实际划分于两个不同的韵部,其中一半划入脂部,另一半则划入萧部。
b顾炎武的分部原则在后来得到清代古音学家的认可,成为定论。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杨慎诸书中尤韵、萧韵相互通转的现象,其中的疑虑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