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类”规定的意义(1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意识的经验”的解释进路,这里再做一些补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黑格尔最早给《精神现象学》起的书名是《意识经验的科学》(Wissenschaft der Erfahrung des Bewuβtseins),直到该书出版的最后时刻,他才将书名改为《科学体系的第一部:精神现象学》,并提供一个跟此更改相匹配的“序言”(Vorrede)。由于此“序言”中有“实体即主体”命题等原因,导致它经常被理解为一部关于“精神的现象”的著作。但是,对它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这种理解上。自《精神现象学》出版以来,对它的解释就一直存在着是从实体出发,还是从自我意识出发的张力,或者按照书名的区别,存在着是从“精神的现象”还是从“意识的经验”出发的张力。这也是《精神现象学》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黑格尔死后,因这一张力而导致的问题已经凸显,青年黑格尔派与老年黑格尔派的对立事实上就与这一张力有关。
譬如,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就选择从自我意识出发的立场,结果消解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实体因素,建立了一元的自我意识哲学。后来,随着海姆等人对黑格尔的“精神的现象”解释,黑格尔更多地被解释为强调精神自我运动的复古主义者或者整体主义者。这一消极的黑格尔形象直到二战期间才开始有所改变。从那时起,纠正以往对黑格尔的保守主义解释,对黑格尔进行自由主义解释,逐渐成为黑格尔解释的主流。既然是自由主义解释,那自然就会凸显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因素,强调个体的主观自由对理性秩序形成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解释,还是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性”理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日本学界以高田纯、滝口清荣、片山善博等人为代表的“良心理论”(82)等,都试图诉诸个体的主观性和行为,来说明人及其精神的超越性本质。
用本文的语言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去解释“类”的形成。从《精神现象学》的研究现状看,目前这种对《精神现象学》的“意识的经验”解释占上风。这对于纠正以往对黑格尔的片面理解,恢复黑格尔本来面目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高清海不仅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和哲学观念的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人的理解上也提出了极具思想性和冲击性的“类哲学”,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以及人学体系建构发挥了推动作用。本文以黑格尔、费尔巴哈、施蒂纳以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分析了他的“类”概念的实质和创新之处。其实,反过来说也成立,即以他的“类”概念为例,梳理了从费尔巴哈到施蒂纳再到黑格尔、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推知高清海“类哲学”所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清海去世以后,吉林大学一直不遗余力地出版和宣传他的思想,成立了“吉林大学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最近又出版了《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等。从本文的分析来看,这样做是值得的。他的“类哲学”的确配得上这种礼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