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国内大循环”:核心思路、路径及投资机会(3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欧肯的“经济秩序”,是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以及战后快速复苏的基础。其货币政策优先的原则,已经深刻地渗透到德国的金融体系之中。在2008年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各国都在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德国央行则反对量化宽松。
欧肯著名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明确表达了这一主张:
“不是经济为货币作出牺牲,恰恰相反,币值的某种稳定,才能为经济过程提供一个使用的调节手段”,“坚定不移地把稳定货币放在首位,这样做事实上是对其他政策目标的最大支持,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货币政策过多地服务于充分就业、财政融资、债务冲洗、经济刺激、房地产及资本市场,容易患得患失,甚至疾患成疾、病入膏肓。
弗莱堡学派提出货币“区间论”,也就是将货币供应增长率确定一个范围。1979年开始,前西德央行根据这个理论,采取了货币增长率的区间指标。这是德国马克一直保持稳定且强势的直接原因。弗莱堡学派还要求央行向公众公布“货币目标”,以稳定市场的预期,并接受公众监督。自1974年起,前西德央行一直实行这种制度,且效果显著。
当年,沃尔克能够顶住全美的压力“倒行逆施”,亦是美国宪法给他的权力。如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死扛”特朗普,也是因为联储系统的独立性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机构以及个人都不能干预联储委员会的独立决策。
所以,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只有通过立法的方式,才能避免凯恩斯式政策的随意性,才能关注货币扩张的冲动,将资本配置的权力交还给自由市场。
所以,供给侧改革下半场应该启用第二把“利剑”,即资本自由配置,即在压住杠杆率的同时,通过激活资源要素,增进市场活力,改善竞争效率,做大分母资产,促进经济增长值。
但是,中国金融侧改革做到“双剑合璧”的难度要大得多。去杠杆压制货币扩张的同时,如何在货币存量的基础上,如何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增进资本的市场配置效率是关键。
当前,在银行系统非独立性的经济体中,凯恩斯式经济政策大大增加了财政赤字以及货币无序扩张的风险;失控的货币产能,促使整个金融系统演变成一个资本批发部门,而非信用创造、时空配置的市场;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批发业务,导致商业银行资金严重错配,风控系统疏于管理而制金融系统更加脆弱;一旦去杠杆、紧信贷,商业银行出于行政诉求或逆向选择,立即关闭货币闸门,导致市场无水之源。
所以,在去杠杆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的阵痛,即去杠杆压了分子,分母亦在萎缩,一些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产估值同时被压缩,授信级别及规模下降,陷入短时期的流动性困境,以及资产及信用重估的风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