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一种可能增进友谊、减少敌意的品质(1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二) 宽容对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宽容对其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假设 1 得到验证。宽容水平较高的儿童, 一方面推己及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更高, 更愿意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抑制自己可能给他人带来消极后果的不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也与宽容带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有关, 例如, 李亮等 (2017) 针对 5~11 岁儿童良心水平与攻击性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宽容心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外显攻击行为, 因为宽容心能够帮助个体排解消极情绪, 恢复心态平和。本研究对小学生宽容品质的关注, 响应了积极青少年发展观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YD) 中关于关注青少年发展轨迹可塑性的呼吁 (Damon, 2004), 着重关注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道德品格的积极作用, 并发现了小学生的宽容品质对于外化问题行为这一消极道德行为的抑制作用, 证实了个体稳定的道德品质对于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三) 友谊质量、 敌意归因在宽容与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 小学生的宽容品质对外化问题行为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而且通过影响个体的外部人际因素 ( 友谊质量) 和个体内部因素( 敌意归因) 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 研究假设 2、 假设 3 均得到验证。
宽容影响友谊质量进而抑制外化问题行为, 证实了宽容对小学生重要人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进而对外化问题行为具有间接抑制作用。宽容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出宽恕行为, 在友谊关系遇到冲突时, 采用宽容作为一种解决冲突的积极策略, 从而有利于友谊的修复与维持 (Riek & Mania, 2012), 同时, 宽容也会因其表现出的理解他人、容忍冒犯等稳定的亲社会取向, 更易于建立高质的友谊, 因此, 宽容对友谊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根据社会支持理论, 较高的友谊质量及其带来的亲密感、 陪伴体验等支持感能够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减少压力给个体带来的不 良体验, 进行积极的情绪调节, 减少不良的适应性行为(傅王倩、张磊、王达, 2016; 何珍等, 2017), 从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因此, 宽容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收获到更高质量的友谊, 从而在积极的人际关系中减少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本研究发现, 宽容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还能降低个体的敌意归因水平, 进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与利用归因理论解释宽恕与外化问题行为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一致, 即宽恕他人会通过建立对他人意图的外部归因, 减少对他人行为的负面反应, 从而减少自身的外化问题行为(Van Rensburg & Raubenheimer, 2015)。有研究者通过实验的方式比较大学生采用报复和宽恕对被冒犯后愤怒感的降低作用, 结果发现, 相比于报复, 宽恕能够更好地降低个体被冒犯后的愤怒感(陈晓、高辛、周晖, 2017)。故宽容作为一种道德品质, 能够缓解个体被冒犯后的愤怒情绪, 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对他人的意图做出判断, 降低敌意意图的可能性。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个体对信息(尤其是原因) 的编码、 解释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而在敌意归因的影响下, 儿童会对敌意信息有更多的选择注意偏向( 周广东、冯丽姝, 2014), 从而产生更多的反应性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