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清末《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甘棠遗泽图》
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100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渡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宗棠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
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捐出西北,最后必定是国家的灭亡。他前后五次上书吁请新疆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
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以身作则,陕甘军费每年过手1240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西北10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来投靠者都自费招待,又贴路费送回。
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却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惟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
四是亲民恤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左宗棠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无不想到,细致到牲畜、种子、口粮等攸关民生的各个方面。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他命人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多时一天7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又年过六旬,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
五是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最看不惯这种的作风,立令拆毁。下面凡有送礼一律退回。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待举,军务、政务这么忙,哪有时间听这些空话、套话,一律不看。他又兴办实业,引进洋人的技术修桥、开渠、办厂……
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渡玉门。而那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