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学者与政客,自然可以宏大叙事般地对于大屠杀罪恶,进行忏悔与反思,然而这些写入教科书、写入学术著作、写入政治宣讲中的言辞,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制造罪恶、实施罪恶、参与罪恶的人,很可能就是下一代德国人的父母、老师、同事甚至恋人。尽管他们身上背负着历史的原罪,但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之下,他们与这种种罪恶的关联,或许只是以完成工作任务、执行上级指令、做好本职工作等机制化、工具化的理性这一言以蔽之。而抛开这样的历史原罪,他们很可能是慈爱的父母、和善的老师、本分的同事与温馨的恋人。
这里出现的两个相互背反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仅仅因为跟父辈的亲密关系,就放弃对于父辈历史原罪的追问?而与此同时,我们又是不是因为父辈的这种历史原罪,就将他们一概妖魔化、罪恶化,甚至于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善、关爱与本分,也一概抹去、将其置于一无是处的境地?

《朗读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电影《朗读者》剧照
施林克在小说里,将这一双重意义上的背反追问,展现得充分而深刻。在米夏埃尔跟汉娜相恋时,汉娜的这段罪恶历史,从未在两人的交往中被提及。然而通过汉娜时不时的暴虐发作、人格当中的“独裁”气质,以及她对于自己真实内心与过往的种种隐藏,作为读者的我们,都可以看出纳粹时期的经历对于她生命历程的深远影响。而在多年之后,两人在法庭上再次相遇之时,得知真相的米夏埃尔既深感震惊,又自觉懦弱。米夏埃尔的懦弱,有两个维度——一是他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的恋人,是一位参与纳粹罪恶的罪犯,而在这种历史原罪背负之下,他也没有勇气去向法庭揭示汉娜身为“文盲”的真相,从而为她豁免罪责;而另一个维度,则是他跟汉娜的“不伦之恋”,同样有悖当时的主流社会伦理,这种“不伦之恋”跟汉娜纳粹时期的罪恶一般,只能成为二人共同的尘封历史记忆,要为汉娜声辩,就要将这一“不伦之恋”展示在众人面前,作为青年的米夏埃尔,实在无力承担。
然而记忆越是尘封,它对于生命个体自身的影响,就越发强烈。在小说中,米夏埃尔后续的情感生活中,都无法摆脱汉娜对他的影响,甚至就连婚姻也草草收场。作者还不厌其烦地讲述汉娜身上的气味,对于米夏埃尔难以忘却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讲述,情感、记忆与历史融为一体,大历史的罪恶与伤痛,就这样清晰地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既被大家极力挣脱,却又永远挥之不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