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电影《朗读者》剧照
02
朗读背后的文明与大屠杀之惑
根据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同名电影,先后斩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国内将这部电影的名称,翻译为“生死朗读”,尽管略显直白,但也全盘道出了“阅读”之于理解本书的关键所在。
电影《朗读者》剧照
施林克对于汉娜的人物设定,非常耐人寻味。早在纳粹时期,她挑选的犹太人,多以年轻女性为主,工作之余,请她们为自己朗读。而十多年之后,朗读继续,只是为她朗读的对象,换成了新一代德国人米夏埃尔。后来在狱中,汉娜学会读写之后,找来阅读的作品,均跟自己参与的罪恶相关——犹太人幸存者普里莫·莱维、埃利·威塞尔、让·埃默里写集中营的书,赫斯的罪行录和阿伦特关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被处绞刑的报告。而阅读的结果则是,她在出狱前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通过这样的故事设定,施林克是否是在暗示:汉娜对于纳粹罪恶的参与,仅仅是因为自己未受系统文明洗礼的结果?而阅读开启的心灵反思与文明启迪,才让她认识到自己无法脱离的原罪,从而难以继续生命、而选择自戕?
恐怕不能简单这样理解。因为无论是纳粹的上台,还是纳粹时期的种种罪恶,都是深谙文明内核的一代德国精英所拥护、支持或者默许的结果。即便如汉娜这样的“文盲”,她对于聆听朗读的乐此不疲,也同样可以反映即便在纳粹末期那样的灰暗岁月里,作为普通人的汉娜对于文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那种闲暇时聆听巴赫、工作时大肆屠杀的故事,在纳粹时期的德国一再上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