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侠义精神之内涵究竟是什么?(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古代侠义精神之内涵究竟是什么?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硃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硃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硃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信陵君派门客为如姬杀死了杀父仇人,如姬果然冒死为信陵君盗出兵符,朱亥用四十斤的大铁椎为信陵君杀死了拒不交出兵符的魏将晋鄙,侯嬴在信陵君到达魏军驻地后自杀为公子送行,证明了自己并不是怕死才不跟随主公。信陵君选精兵八万击秦军,为赵国解邯郸之围,于是在东方六国中得重名,但也从此留驻赵国、不敢回魏。秦国听闻信陵君留赵,于是多次出兵攻击魏国,魏安釐王以祖宗宗庙的理由请回信陵君抗秦,东方诸国得知信陵君为魏国统帅军队后,都各自调兵救援魏国,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函谷关,使秦人不敢再出关,信陵君威震天下⑤。
如果我们用“忠君爱国”为标准来看,窃符救赵事件中信陵君一方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爱魏人士,如果我们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标准来看,信陵君一方的人物全部是“侠之小者”:信陵君不应该想方设法救助赵国,应该把魏国和魏王的利益放在血肉亲情和扶危救困的冲动之上;侯嬴、朱亥、如姬即使受到过信陵君的深恩,也应该举报信陵君的“不忠行为”,因为“魏国利益高于一切”。从国家利益层面看,信陵君、侯嬴、朱亥、如姬都不是大魏忠臣,但他们不失为扶助亲友的兄弟、忠于知己的朋友、有恩必报的义士、排危解困的侠客,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时人和《史记》的高度评价,证明当时基础人际关系和伦理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绝对化的忠君爱国思想侵夺。信陵君在获取魏国军权,选拔精兵时曾下过一道很有意思的命令:
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这条军令把家庭存续放在国际争战之上,把孝友放在忠君之前,体现了封建时代基础人际关系的核心地位。恰恰是这批重视基础人际关系的人物的行动,阻止了十余年间暴秦的东侵,捍卫了魏国的安全。

中国古代侠义精神之内涵究竟是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