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反抗:汉娜·阿伦特与她笔下的犹太沙龙女主人(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对犹太沙龙文化的思考延伸了阿伦特的政治思考。在探索古希腊城邦制度的时候,阿伦特发现了城邦空间思想的两个特性,即可见性与透明性。沙龙颇有城邦制的影子,尤其是二者都建立在平等思想基础之上。然而,18世纪的沙龙虽有可见性,却并不是透明的自我揭示,甚至不乏护短与矫饰。这与文化沙龙的自我定位不可分割。在沙龙里,私人间的交往多于完全公开的交流,前来聚会的宾客被叫做“家庭之友”。阿伦特认为,对家庭与社交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模糊了感性与理性的界限。古希腊城邦制非常重视城邦公民之间的友谊,沙龙当然也是一个塑造友谊的空间;然而,这里的友谊不同于古典时期的友谊,它“与其说是政治性的倒不如说是纯私人性质的,尽管二者之间的界限往往很模糊。”
对于阿伦特而言,讲述拉结·范哈根的故事意味着进入一个集体性的自我理解过程,意味着重新定义德国犹太人。她并不否认犹太女性沙龙对于改善德犹关系所做的贡献,但却对所谓的德犹同化始终抱持怀疑的态度。阿伦特在《原始同化——拉结·范哈根去世百年祭后记》(1933)一文中指出,同化首先是一个事实,后来在自卫斗争的语境下,才变成一种思想体系。也就是说,同化更多地停留在思想层面,甚至堪称犹太人的一厢情愿。她在具有启蒙思想的犹太思想家门德尔松身上看到,尽管个别犹太知识分子得到德国主流文化的认可,但此类案例并没有普及开来。
阿伦特认为,门德尔松幻想去启蒙犹太整体,但涉及到同化问题,却只能因人而异;要把犹太人作为整体同化,仅仅是个空中楼阁。退一步,即便是个人层面的同化,也只能说是愿望美过现实。门德尔松在世时尚且被叫做“受保护的犹太人”,更何况是想要摆脱身份标签的普通犹太女子!而拉结身上的两种同化倾向——天主教教义与启蒙思想宣扬的普遍主义——往往将她置于比犹太男性知识分子更深的矛盾与困惑之中:作为国家公民,怎样才能不背叛犹太教义?作为犹太女性,怎样在不丧失自我的同时又不丧失亲友?她当然不会像门德尔松那样用犹太教即“永恒真理”来解决自己的历史、宗教背景同启蒙思想的冲突。事实上,她始终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最后不得不接受天生局外人—— 犹太“贱民”的身份。

身份与反抗:汉娜·阿伦特与她笔下的犹太沙龙女主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