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阅读|文化界的“双十一”: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敬(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陀思妥耶夫斯基1881年2月12日去世后一个多月,即1881年3月14日,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人用炸弹炸死。所谓民意党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中的革命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大部头著作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既不像当年文学批评那样偏激,也不想今日文学批评这样保守。在黑白之间,是许多“度”的灰。
如果把这种既不是纯黑也不是纯白的精神状态,看成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度灰”的灵性特征,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可能就是巴赫金所称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对话”、“复调”特征的深度原因。那么,这种“多度灰生命”应该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生命的一个最大特点,它是在一个特殊事件中诞生的。
“多度灰”的二重生命品性
在彼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踏入文学,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则是“守门人”,他们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此过往甚密,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狂热地接受了”别林斯基的“全部学说”。但是,后来他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别林斯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的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这种“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自然派。但是,此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离开进步的队伍,依然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
从1847年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这是一个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的团体,在当时的俄罗斯思想争论中很有影响力。1849年4月,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被沙皇当局査办,小组成员一起被逮捕。同年11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主要案犯被判为死刑。12月22日,在彼得堡谢苗诺夫校场实施行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同志们都把这场行刑,看成是生命的终点。时间到了,犯人被带到行刑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同志们相互道别,谁也不知道,这是一场针对心灵的恶毒游戏:在最后时刻,突然传来诏书,宣布赦免罪犯。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哥哥的信中回顾了这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行刑,但是,“能活下来”的喜悦,是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唯一的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命中,这一刻,肉体的继续存活和精神的再度重生是牢不可破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随后的生命中,“多度灰”的二重生命品性也一直牢不可破。
取消死刑,改为苦役,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854年,服刑期满,他被编入西伯利亚边防军当兵。1855年,新任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对西伯利亚的苦役犯实施宽赦政策。185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升为准尉,1857年恢复贵族身份。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准迁居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特维尔市,同年年底返回彼得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