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张奕玮:隐于蓝色的“我”——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角下的《阿黛尔的生活》(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至于这种个体内在冲突的缘由,影片则通过他者的微表情来呈现。女主好友们不断地追问男女是否发生了什么,朋友眼神和面部特写—这并不是友爱的关心,而是八卦、对于隐私的好奇和窥探,也表明了社会中的个体生存于他人的监控之下的境况,因此我们的选择与行为都不能够完全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是被世俗眼光的枷锁所束缚。
最为诗意的特写镜头是艾玛亲吻阿黛尔的脸颊告别的场景。逆光,背景虚化成光斑,背景音只剩下无起伏的微弱风声,这画面似乎梦境,失去现实感的对焦,对方是彼此眼中唯一的存在,是世界重心的唯一落脚。“本我”的欲望在这里不再像洪水猛兽,而是其追求享乐的特性为个体带来的迷醉与享受。
当二人分手,酒馆之中,阿黛尔哭泣后擦干眼泪,再次抬起头时表情已经恢复了最初的平静——这不是安宁的平静,不是本我与超我和解之后的平静,而是本我在遭受了打击后缩回睡梦,向超我缴械投降后的平静。
除去面部用以展示微表情的近景、特写镜头,其它近景、特写镜头也强调着画面的深意。失去艾玛后的阿黛尔站在花洒下淋浴的镜头,近景呈现水流滑过躯体,象征着“清洁”,本我是欲望、是不洁、是社会道德所不容的罪恶,清洁则洗脱欲望、洗脱人之原罪。奔赴艾玛的画展前,阿黛尔着重在镜子前检查了裙摆的长度,对于“得体”的重视反映了超我的要求和势力。二人再次相见,阿黛尔的举止恰到好处,礼貌、克制,俨然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成熟,往往被用来夸赞符合于社会期待的言行,可这到底是收获还是失去?收获了社会的认可,可是某一部分的“我”却永远沉睡于黑暗。

锐评|张奕玮:隐于蓝色的“我”——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角下的《阿黛尔的生活》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除了特点鲜明的大量近景/特写镜头的运用,影片中还出现了几组颇为诗意的远景镜头,例如在同一棵树下、在同一把长椅上,阿黛尔与男友分手、艾玛为阿黛尔作画。与聚焦于人物的近景、特写镜头不同,远景镜头更侧重与描绘场景、描述事件,前后的场景相同,陪伴者不同,前者是超我选择的伴侣,后者是本我渴求的对象,这一组对照之中,似乎是本我对于超我微妙的嘲讽,是本我暂时取得胜利之后的洋洋自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