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夏加尔:流浪在艺术世界,用温情描绘苦难(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文艺评论丨夏加尔:流浪在艺术世界,用温情描绘苦难


《死亡》(1908)
然而,在夏加尔看来,这并非都是苦的,甚至在他那流离而漫长的生命长河里,倘若相较于后来的许多经历,但凡与故乡、家人牵连在一起的种种都是那样的甜美,因为只有维捷布斯克是他内心深处最纯粹、最触动心弦的生命记忆。维捷布斯克以及母亲家利奥兹诺村庄的一切景象——泥泞的道路、绿色穹顶的犹太教堂、背着包袱行走的犹太老翁、待宰的母牛、从屋顶俯视下的鳞次栉比的木头小屋,还有那道火光在夏加尔数以百计的作品中[如《致俄国、驴和其他人》(1911)《我与村庄》(1911)《母牛与教堂》(1926-27)等]不厌其烦地出现,因而有种断言大体是可信的:带有绿色顶盖教堂的城市,那就是维捷布斯克。然而,这是夏加尔的维捷布斯克,这个梦境里的小城等同于现实,甚至比现实还要真实,这是夏加尔唯一的、永恒的维捷布斯克。
或许,以下这段话更能帮助我们来理解他对这片故土的深爱。1973年,阔别俄国半个多世纪的夏加尔回到苏联举办展览,出人意料的是,他偏偏没有回到家乡维捷布斯克,面对质疑他回答道:“你们要知道,对于86岁的我,有些记忆是不可以被惊动的,是不可以被更新的。我已经60多年没有见到维捷布斯克了,巨大的时间鸿沟,再加上与希特勒的战争几乎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后来又是重建。所有那些我将看到的,对我而言会是陌生的,而那些进入我画中的栩栩如生的景象将会变成不复存在的东西,它们会从大地的面庞上消失。我看到这些将会是不可承受的痛,这只会让我生起病来。”

文艺评论丨夏加尔:流浪在艺术世界,用温情描绘苦难


《俄罗斯村庄》(1929)
无师自通,当飞翔的人、飘荡的脑袋成为画中的重要象征,他也获得自由的绘画心灵
从小身为犹太人的夏加尔接受教育不是件易事.母亲煞费苦心买通教师,才得以让夏加尔上了学。父母多么希望他成为一个会计或者摄影师,可是除了几何,他根本听不进任何课。冥冥之中,夏加尔似乎总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因而他总是在排斥,即便生活那样不尽如人意,但他不愿将就。百般刁难之下,母亲交了5卢布的学费万般无奈地同意夏加尔进入维捷布斯克的一所画室学习绘画。这里的主人便是夏加尔的第一个导师尤里·潘,也许这个名字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中难觅其踪,但他的学生,也就是彼时夏加尔的同窗——奥西普·察特金、埃尔·利西茨基,我们多半不会陌生,他们连同出师于此的几位巴黎画派的艺术家一道,日后成长为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人物。然而,这显然也不是夏加尔想要的,他总是受不了无聊的石膏像练习和考试。此时,小小的维捷布斯克已然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野心,他含泪捡起父亲扔在地上的27卢布,百感交集地离开家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