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想说爱你不容易(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冒牌人生》剧照。
戏剧导演、小说家陈思安曾在《冒牌人生》中描述了一位等待手术的性别不安者所感受到的与身体的割裂。主人公的生理性别是女性,但内在宇宙并不认同这副躯体。面对一副不想要的身体形态,主人公感到强烈的羞耻感和厌恶,对于丘脑发出的信号和调整行为,身体也有种种排异反应,以疼痛或肿胀宣告存在。身体是诚恳的,但在性别气质的约束下,身体成为痛苦的来源,让主人公为了求得自我和解而选择手术。这像是“一种指向自我的酷刑,也是一种无比坚定的身体规训”。
拥有不符合主流身体形象的人所面对的社会和心理压力是一件无可争辩的事实,具身体验中不愉快的经历让自爱变成一项困难的任务。身体中立(Body Neutrality)正是在这样的不满中出现。这个词是由身体形象教练、《身体的快乐》(The Body Joyful)一书的作者安妮·波里尔(Anne Poirier)于2015年提出。既然身体积极无法平息关于身体的战争,人们开始提倡将注意力从自爱或自我厌恶的选择中转移开来,学会与身体带来的种种愉悦或麻烦共处。
作为身体积极理念的延伸派系,身体中立理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身体积极的内涵,但出现了一些细微层面的心理上的分野。它的倡导者尝试回应身体积极所受到的批评,将视野从身体的外在形象中收回,强调感知身体自身的能量和功能。接纳身体并不必然意味着去喜爱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要漠视身体。人们应关注身体的能动性,与身体形成对话,而不是将身体形象作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它所代表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赢得了许多女性博主的青睐。自2015年以来,身体中立也渐成风尚,探索人们如何调和与身体的关系,在身体体验中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与社会空间。
即使尚存在诸多疑虑,身体积极与身体中立运动仍然多少打开了关于身体的讨论面向,在反歧视运动中提高了对于不同人群的保护。不过,相比于欧美社会关于身体议题的开放讨论,东亚社会对多元身体信息的接受度还远远不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